文档介绍:自然地理学绪论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面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地球表面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的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在这个表层内存在着人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事物,构成了具有独特地理结构和形式的地理环境。2、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诸方面以及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关系,而且还涉及社会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3、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基本层次: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是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地理土壤学、地植物学和动物地理学等的总称。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成分为具体对象,着重研究这个成分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特征和分布等特征和规律。综合自然地理学以各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以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为特征,即着重研究整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4、自然地理学任务:(1)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的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5)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更合理的利用和改造的途径以及整治的方法。第一章地球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1)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2)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左偏转。(3)地球自转造成同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4)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都有密切关系。2、地球公转的意义有:(1)太阳光线直射范围在南北23°27’之间周期性变动,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2)由于光线直射不同,不同的半球昼夜长短不同。3、岁差:就是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故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4、太阳每年两次,月球每月两次通过地球赤道面,这就在地轴旋进的平均位置上附加了一个短周期的摆动,天文学将附加在圆上的这种短周期摆动叫做章动。5、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真正的极点位置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以将围绕新极点旋转,这种现象称作极移。6、所有与地轴相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面圆,就是纬线。7、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圆,就是经线圈。8、地球内部构造由地壳(地表到莫霍维奇面)、地幔和地核;地球外部构造由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9、岛屿可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10、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有:(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自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第二章地壳1、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下结晶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岩浆的活动和冷凝的整个过程称为岩浆作用。2、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的疏松沉积物经固结而成的岩石。主要有机械沉积物、化学沉积物、有机沉积物。3、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4、地壳运动的基本特点:(1)地壳运动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2)地壳运动具有方向性。(3)地壳运动具有非均速性。(4)地壳运动具有不同的幅度和规模。5、大陆漂移说德国的魏格纳根据被大西洋隔开的两边陆地的轮廓、地层、结构、古生物、古气候和冰川等各种现象和特点的相似性、相关性和连续性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证据)。在中生代以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