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医操作系列讲座之一 艾灸法的应用
津市市中医医院 朱芳英
1
-
艾灸法:是以艾叶为材料,制成艾条,艾绒燃烧,熏灼或温熨体表肯定部位;借灸火的温存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谐阴阳,开水,便于排毒,不行以喝冷开水,夏天也不能
,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是艾灸起了作用.
13
-
艾灸留意事项与方法
艾炙后:
,不行以用冷水洗手洗脸,也不行以洗澡由于艾灸完毕,全身毛孔打开,易受寒凉.
,假如显现疲惫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调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艾炙次序
总原就: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边再右边,先身躯后四肢.
频率:身体没有病痛,每隔5-7天艾炙保健穴即可,每穴3-5分钟,假如有伤风感冒等病痛,或身体寒症较重,可以灸相应穴位,5-15分钟都可以,无病痛的情形下,不要每天都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14
-
艾灸留意事项与方法
艾灸时间
原就上一天任意时间都可以艾灸,上午是艾灸的正确时间,上午>下午>.
例外:假如是治疗失眠,临睡前艾炙成效最好;四季中,夏季是除寒湿补阳气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
气血问题:
艾灸是调动你自身的气血毁灭体内的敌人,多少会耗损自身的气血,所以要留意补气血;但坚持艾炙,体内阳气终将胜于邪气;
15
-
艾灸大椎穴
大椎穴在后背正中线的督脉上,又名百劳穴,督脉治理人体全部的阳气,汇聚人体全部阳经的穴位,人体的阳经和督脉相交汇在大椎穴上,假如阳气不足,人就会怕冷,简洁感冒,刺激人体大椎穴就可以兴奋人体的阳气,抵挡外邪;
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炙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仍可用于肺气肿,哮喘,颈肩部酸痛等颈椎病及血管紧急性头痛等;
16
-
督灸疗法(长蛇灸)
督灸就是在炎炎夏日最适合的一种大灸疗法;其施灸面广,艾柱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督灸主要是通过激发和谐诸经,发挥平稳阴阳,抵挡病邪,温补督脉,强化真元,温通气血,调整虚实的功效,从而达到预防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 督灸疗法适合于督脉诸证和慢性,虚寒性疾病;如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腰痛(腰椎,胸椎,颈椎骨质增生和腰肌劳损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虚劳消痰(迁延性肝炎,乙型肝炎,神经官能症等),慢性胃肠疾病,产后恶寒等;督灸疗法每周治疗一次;4次为一疗程;
17
-
18
-
古今医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起死回生的穴位,并且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艾炙关元穴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
艾炙关元穴
19
-
艾炙关元穴的时间
:每天上午11点,脾经的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候,按揉艾灸关元穴20分钟,可以治疗痛经;
:每天晚上5-7点,肾经里面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候,按揉加艾灸关元20分钟,可以补肾水,灭心火,治疗失眠,让人睡眠平稳;
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患者,冬季可艾灸关元,肾俞,命门等穴位,用艾条灸至皮肤潮红能忍耐为度.
,隔日灸一次,每月连续灸10次.
20
-
艾灸足三里(后天之本,气血之源)
艾灸足三里穴位的作用: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气虚血虚消化道疾病首选足三里,由于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穴位有气血双补的作用,并具有双向调剂作用,是一个能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也是按衰老的有效穴位.
消化道疾病如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肠炎等疾病都可以艾灸足三里;仍可以治疗高血脂,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
方法,一星期灸2-3次,一次一个穴位不少于10分钟,身体差,气血差的灸的时间要更长一点,最好是按摩后再灸,成效更好;
21
-
艾灸神阙(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升清降浊,临床用于治疗:胃痛,反胃,呕吐,泄泻等;
,利水消肿,减脂,用于: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温补下元,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手脚冰凉,肩颈劳损,僵硬,繁重酸痛等.
,行气止痛用于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腰膝酸软等证.
,涩精补虚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惊悸,失眠等.
,,防病驻颜,可增强人体抗病才能,活化细胞,补脾肾,益精气,用于虚劳诸症,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22
-
艾灸神阙穴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