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血府逐瘀汤729.ppt

格式:ppt   大小:4,941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血府逐瘀汤729.ppt

上传人:橙老师 2022/2/10 文件大小:4.8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血府逐瘀汤729.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血府逐瘀汤

1
.
一,方源
清·王清任
《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上下两卷;王清任“访验四十二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感叹:“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半夜行?”
《医林改养胃气,安定中气,协作芍药止胸痛
11
.
四,方解
2,方解2:
血府逐瘀汤=四逆散+桃红四物汤+桔梗+牛膝
四逆散:柴胡类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张方子,所以柴胡证与柴胡体质的应用指征亦适用于四逆散,但是四逆散也有自己特异的使用指征:腹痛,多偏于胸胁或两少腹部,疼痛为胀痛;另外日本汉方医家细野氏提出“患四逆散证的人,其性格是内向的,多为消极的,善于担忧的,特别留意细节的,神经质性格的人,特殊是对自己体内的不调颇为敏锐,而且具有向不好方面考虑的性格特点;”
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
12
.
五,配伍意义
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
祛瘀与养血同施,就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 阴之弊;
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 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六,禁忌
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非确有瘀血之证,不宜使用;
孕妇忌用;
13
.
七,名医方论
1,唐宗海《血证论》: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论多粗舛(chuǎn),惟治瘀血最长;所立三方,乃治瘀血活套方也;一书中惟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学问;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纂祥,并采此语为印证;
去瘀为治血要法;用花蕊石散;令瘀血化水而下……顾旧血不去;就新血断然不生;而新血不生;就旧血亦不能自去也;譬诸君子之道不长;就小人之道亦不消;须知瘀血之去;乃新血日生;瘀血无处可留;迫之不得不去;故或化而走小便;或传而入大肠;
14
.
七,名医方论
2,周凤悟《有用方剂学》:
全方以桃红四物与四逆散(枳壳易枳实)合方,再加桔梗,牛膝而成;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四逆散疏肝解郁,加桔梗开胸膈之气(与枳壳,柴胡同用,尤善开胸散结),牛膝引瘀血下行,一升一降,促使气血更易于运行;协作成方,不仅适用于血瘀所致的上述病证,并可作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之方;
15
.
七,名医方论
3,血府的熟识:
王清任:
“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血府”;
“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
内经: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
《灵枢·经脉》说:“手少阴气绝就脉不通,脉不通就血不流……血先死”,《灵枢·贼风》云:“如有坠堕,恶血在内而不去……血气凝结;”
16
.
七,名医方论
4,血瘀证的熟识:
王清任:
“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暓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担心,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邢斌(方证相应):
血府逐瘀汤证最主要的表现是心理问题(暓闷,急躁,俗言肝气病)和睡眠障碍(夜睡梦多,不眠,夜担心,小儿夜啼),其次是头痛,胸部不适(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心跳心忙);
邢斌《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新世纪其次版:
“血瘀证主要有疼痛,肿块,出血,色脉转变等表现;
17
.
七,临床运用
《方剂学》连建伟主编,2005年10月第1版:
辨证要点:
胸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
加减法:
瘀痛入络,加全蝎,山甲,地龙,三稜,莪朮等;
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
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
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加丹参,郁金,庶虫,水蛭等;
常治疾病:
冠心病,风心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慢性肝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等
18
.
七,临床运用
方证相应邢斌《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心理问题(暓闷,急躁,俗言肝气病)
睡眠障碍(夜睡梦多,不眠,夜担心,小儿夜啼)
其次是头痛,胸部不适(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心跳心忙)
面色不华,黄褐斑
月经后期甚至闭经,月经色暗,有血块,痛经,经前乳房胀痛等
舌,脉并不重要
19
.
七,临床运用
适应病症《中国历代名医学术体会荟萃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