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考集锦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不如地利也。
(三) , , ,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C委而去之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弃城而逃) 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 /非不高也”、“故 /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四、 2005年芜湖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 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
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 解释下列加上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 分)
( 1)委而去之 委: ( 2)亲戚畔之 畔:
2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 / ”)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B、必有/得天时/者矣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D域/民不以/ 封疆之界
2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23、 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 文中句子回答)( 2 分)
答:
24
印# ? 分)
答:
五、 2006 年四川省攀枝花市 阅读《〈孟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