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科学教案: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并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的探究对象"。大班幼儿对于数的认识已经不断加深,测量也是他们认识数的一种方法,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亲手探索的过程远比直接得到结果更感兴趣。设计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自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测量工具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们即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在不断尝试中快乐、自主地学习。
一、活动目标:
1、能借助自然工具测量周围的物体,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2、学录测量结果。
3、喜欢动手操作,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
能借助自然工具测量周围的物体,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三、活动难点:
学录测量结果。
四、活动准备:
纸棍、记录表、水彩笔、铅笔、毛线、吸管、图片、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故事《去超市的路》
--小熊从哪一条路去超市更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熊还想知道这条最近的路到底有多远?你们帮他想想办法。
二、过程
1、第一次探索测量
①介绍并发放测量工具好记录表1,幼儿尝试量一量。
幼儿人手一根相同长度的纸棍,每人一张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事先准备好的小路且做好记录。
②请几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教师做记录。
③集体讨论:为什么相同的路程、相同的工具,量出来的结果会不一样?请个别幼儿再现刚才的测量方法,尝试找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④教师示范正确量法:顶端要对齐,首尾要相接,并且用水彩笔做记号。
2、第二次实践正确测量方法
①再次发放相同长度的纸棍,幼儿分组用正确的测量方法量一量,并做记录。
②小结: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一样,测量结果也一样。
3、第三次应用测量
①提问:除了刚才用的纸棍能测量物体外,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
出示教师准备的材料,介绍记录表2,猜测:不同量具测量同一种物体,结果一样吗?
②幼儿5-6人为一组,每组一张记录表,分别用不同工具完成两个不同测量任务。
③集体验证结果,小结: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结果也不一样。
三、延伸活动:自然测量这种方法还可以帮我们测量那些东西?我们一起去试试。
主题教案:量一量操场有多长
一、活动目标:
1、使用同一种材料、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比较操场的长短。
2、幼儿对进行操场测量有兴趣。
3、在活动中教育幼儿互相学习、协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操作任务。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首尾相接测量方法。
难点:首尾相接测量,比较操场的长短。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昨天,小朋友在操场上相互帮助画下了自己的影子,请小朋友根据昨天所看到的影子与物体的相对关系,来操作幼儿用书第7页《找影子》,看看太阳在哪里,找出小朋友和大树正确的影子方向,并把它们圈出来,看谁最棒,做得快又对。
2、教师:小朋友真棒,很仔细地找出小朋友和大树正确的影子。下面,我们一起到操场去学习测量影子的本领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到操场尝试测量。
二、活动指导
(一)尝试测量影子。
1、选择测量工具。
2、测量影子。
教师:找到自己昨天画的影子,量一量影子多长?再和你的朋友量的结果比一比。
3、交流。
幼儿交流测量影子中的问题。如:在测量中幼儿不会首尾相接地进行测量,幼儿对不同工具测量的结果比较时产生了问题等。
(二)学习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1、教师请在活动中用小棒首尾相接测量影子的幼儿重现测量过程。
2、教师:为什么他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一个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个点开始继续量。
3、展示用绳子测量的方法。
(1)教师用绳子进行测量。
(2)教师:我用绳子进行测量和你们用小棒量,结果一样吗?(不一样)
(三)比一比
1、教师:与使用同样测量工具的朋友比一比,看看谁的影子长,谁的影子短。
2、教师、小朋友在测量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如:发现自己比别人高,为什么影子量出来比别人短?
3、教师:昨天画的影子和今天画的一样吗?(不一样)因为昨天和今天的时间不同,明天同一时间再来画影子。与今天的影子比一比看看影子是不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