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秦赵长平之战新说.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秦赵长平之战新说.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16/9/9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秦赵长平之战新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秦赵长平之战新说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一场著名战役:赵括纸上谈兵、秦军杀俘40万,等等,似乎把赵军惨败、赵将遗臭办成了历史铁案。难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改革的成果就是这样一个下场吗?要知道,整个冷兵器战争时代,战马的作用不亚于坦克,骑兵部队绝对是当时闪击的主角和中坚。长平之战,赵军败给秦军,就好似火枪大炮败给了大刀长矛,还败得如此惨烈,怎叫人不疑窦重生?为何赵括勇死而不能避其名臭?对于相信“天命观”的古人来讲,杀俘不祥深入人心。中外历史上大规模杀俘事件并不多见,战国时秦军长平杀俘40万,楚汉时项羽坑杀秦军20万,是杀俘人数最多的两次事件。项羽杀秦军全部战俘独留三员秦将,他们投降项羽苟且偷生;而赵将赵括与官兵同生共死,率军顽强地同秦军战斗了49个日夜,并身先士卒,率领赵兵冲击秦军。秦军万弩齐发,赵括身中数十箭,犹呼向前,力战而死。真实的赵括并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碌碌无用之辈,赵括的父亲赵奢战功赫赫,赵奢的军功章里绝对有赵括的一半。公元前280年,赵括随父亲攻打齐国,用释放俘虏、往城里抛粮食的办法,在一个月之内,拿下由最擅长守城的墨家弟子把守的麦丘城;公元前270年,赵括向父亲献策,用暗中挑拨的办法,击溃从韩国借道的秦军。长平之战开始时,与赵军主将廉颇对垒的秦军统帅是王??,赵括来了以后,秦王才换上白起,王??改作白起的副手。三员秦将和赵括相比,谁更该遗臭万年?商鞅变法后,秦军在战斗中都是腰间挂满敌军头颅,以待战后求功求爵;秦王嬴政横扫六合生灵涂炭,攻占赵国都城后屠城以泄当年做人质之愤,秦国何来仁慈可言?可是,在长平之战中,秦军却释放了200多名尚未成年的赵军士兵。原来,这并非秦军出于仁慈的善举,而是让他们回去后散布恐惧,涣散赵国人心。长平一役,赵国已是举全国之力,否则这些尚未成年的士兵也不会上战场。赵国精锐尽失,秦国何来多此一举呢?原来,长平之战后的赵将李牧,依旧让秦军头痛不已,军事上无法击垮,不得不采用反间计,借赵王之手,杀死了这个心腹大患。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秦国并非完胜,赵国并非完败秦赵两国是当时战国七雄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强国,但两国的实力对比,绝不在一个重量级上。秦国是从春秋以来一直屹立的大国,坐拥富庶的八百里秦川,经过商鞅变法之后,从经济到政治再到军事,实力有了巨大的提升,经过不断的扩张,在长平之战之前,拥有了大量战略要地,特别是取得渭水、黄河、洛水的航运船后,粮草可以轻易运到中原作战各区域。赵国虽是此时七雄中的老二,但毕竟是春秋三家分晋―曾经晋国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国土面积、经济实力都无法和曾经的晋国相提并论。因此,长平之战绝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较量,秦强赵弱且实力悬殊是不争的事实。赵国采用以逸待劳的打消耗战策略是完全正确的。任用廉颇为将,在邯郸地区集结40万名训练有素的将士,运用秦军劳师袭远、粮食运输成本高的劣势与秦军对峙3年。但是,毕竟秦赵双方实力相差悬殊,赵军要供应作战及其他各类人员近50万人长达数年的供应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虽然齐国和楚国等国做出援助的承诺,但事实上,这两个国家并不愿意看到离自己更近的赵国因击败秦军而强大,于是背信弃义,没有提供物资援助。赵国不得已撤换了坚壁不出的廉颇,赵括的主动出击也是迫不得已。主动出击的过程是惨烈的,结果是赵军主将赵括战死,赵军全军覆没。40万赵军被坑杀的说法,和历史将赵括定义为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