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吴真《孤本说唱词话〈云门传〉研究》-论文.pdf

格式:pdf   大小:98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吴真《孤本说唱词话〈云门传〉研究》-论文.pdf

上传人:学习一点 2022/2/11 文件大小:9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吴真《孤本说唱词话〈云门传〉研究》-论文.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1): 384−388
DOI: .
Copyright © Shangha遇编》以及明
万历刊本《栖真志》等4种系原装于百箱中的寄存善本。《观化集》是一种糅合了律、绝等诗体
形式的丹道论述,《缘遇编》是外丹黄白之书,《栖真志》收录老子以下至莫月鼎、铁脚道人的传
记,《云门传》则是就单一神仙故事敷衍而成的文艺作品,相互之间没有关联。4种书形制都较
窄小,篇幅也不长,尤其《缘遇编》是极小的巾箱本,《观化集》仅有10来叶;未入选的50余种
中,有开本极大者,如明嘉靖刊本《赐号太和先生图像赞》。因此,不排除这4种是为了填塞书
箱空间而随意拣选装入。后来临时选入的《金箓御典文集》、《御制金箓大斋章表》虽形制较为
阔大,且配有木函,但也没有就装入新增的第101、102箱中,而是随30余种其他书填入了原
百箱中的第39、53箱之中,很可能也是出于填实书箱空间的考虑。
王重民在美协助筹备展览,撰作提要,将《云门传》改列入集部曲类传奇,并对其各方面的
特点,尤其是文体、句法、与变文及宝卷关系等提出意见。就文献目录的分类而言,从子部道
家类调整为集部曲类,既反映编目者的知识储备与预流意识,也体现了不同的学术立场。对
应目录分类的变化,学者对于明刊本《云门传》的认识自然发生改变。以道教研究或者道教文
献调查为目的工作,很容易忽略《云门传》。而有限的研究也全部集中于俗文学、说唱文学或
者白话文学方面。由此呈现的路线,即在“文学作品”中发现神仙题材的《云门传》,进而在文
学史脉络中定位  “失踪者”。

吴真指出,尽管李清故事早见于《太平广记》保存的《李清》,但并不存在一个“唐宋以来相
传旧本”,不仅俗文学、词话书目中完全见不到踪影,在青州当地社会流传度也甚小。而《云门
传》就其雕版字体来看可能是万历刊刻,书中出现的“银绞丝调”则兴起于嘉隆时期。为摸清
《云门传》在嘉万时代“突然”问世的缘由,吴真观察了元明时代青州地区特别是云门山的全真
道庙情况,并特别注意到在地藩王衡府的崇道行为,指出在嘉靖时期,李清故事的发生地云门
山已经全面道教化了。尽管在地方碑刻文献与田野考察中,吴真并未发现李清祠庙或李清信
仰痕迹,但《云门传》却称山上有“烂绳亭”,并称当地人“兴祠立像”、“春秋祭赛”。她认为在
 
2021, Vol. 4, No. 2386 国际比较文学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道观或道庙中与其他神仙一同供奉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倘若当地确实存在李清信仰,这一
想法是合理的。李清既然在嘉靖时代已被历史化,要在云窟兴建道庙或者宫观,自应尊重本
地原来的主人。道庙或宫观确有尊重地主的传统,通常做法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