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药物的镇痛作用
第1页,本讲稿共23页
【实验目的】
*
free teamplate from
*
。
。
)、对照组小白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并于注射后15、30、45min分别再次测定小鼠痛阈值。其中,对于60s不舔后爪的小鼠,痛阈按60s计算。
第6页,本讲稿共23页
*
free teamplate from
*
⑸汇总实验结果,用下列公式计算痛阈改变百分率:痛阈改变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100%
第7页,本讲稿共23页
、后小白鼠痛阈值记入下表。并计算各时间点的痛阈改变百分率。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痛阈改变百分率,绘出用药后15min、30min、45min小鼠的痛阈改变百分率时效曲线。
*
free teamplate from
*
第8页,本讲稿共23页
给药后前小白鼠痛阈值
*
free teamplate from
*
动物只数
给药前痛阈值(s)
给药后痛阈值(s)
15min
30min
45min
实验组
对照组
第9页,本讲稿共23页
痛阈改变百分率时效曲线
*
free teamplate from
*
第10页,本讲稿共23页
【注意事项】
,实验动物应预先筛选。一般以疼痛反应在30s以内者为敏感鼠可供实验用。
,因雄性小鼠遇热阴囊松弛,易与热板接触而影响实验结果。
,以防止烫伤足部而影响实验结果,其痛阈值按60s计算。
*
free teamplate from
*
第11页,本讲稿共23页
二、化学刺激法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小白鼠,18~22g,雌雄不限。
二、器材与药品:天平、1ml注射器2支、注射针头、鼠笼、%盐酸哌替啶、生理盐水、%醋酸或1%酒石酸锑钾溶液。
*
free teamplate from
*
第12页,本讲稿共23页
三、方法与步骤:
,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只),并观察每组动物的活动情况。
%盐酸哌替啶40mg/10g(),对照组腹腔注射点等容量的生理盐水。
*
free teamplate from
*
第13页,本讲稿共23页
*
free teamplate from
*
,两组小白鼠均腹腔注射1%%,并观察15min内各组出现扭体反应的动物数。如在注射药物之后,小白鼠会因腹腔受刺激而出现强烈的腹痛,进而外在地表现为扭体反应(腹部内凹、躯干和后腿伸张、臀部抬高等)。此时将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若前者使扭体反应发生率减少50%以上,即可认为哌替啶产生了镇痛作用。
第14页,本讲稿共23页
*
free teamplate from
*
,将各组发生扭体反应和未发生扭体反应的小鼠记入下表,并计算药物镇痛百分率药物镇痛百分率=(实验组无扭体反应数-对照组无扭体反应数)/对照组扭体反应数×100%。
第15页,本讲稿共23页
*
free teamplate from
*
小白鼠发生和未发生扭体反应数目的统计
动物数
扭体反应数
无扭体反应数
实验组
对照组
第16页,本讲稿共23页
【注意事项】
,若存放过久,作用会明显减弱
,否则剂量过大会造成呼吸抑制,剂量过小则不出现作用。
*
free teamplate from
*
第17页,本讲稿共23页
三、甩尾法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小白鼠,18~22g,雌雄不限。
二、器材与药品:恒温水浴箱、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