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房地产客户需求分析情景演练.doc

格式:doc   大小:4,05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房地产客户需求分析情景演练.doc

上传人:幸福人生 2022/2/12 文件大小:3.9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房地产客户需求分析情景演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房地产客户需求分析情景演练
挖掘客户需求
挖掘客户需求实战情景训练(情景1)—全方位掌握顾客信息!
常见应对

(了解顾客家庭情况,但这样发问易让顾客觉得好像在查户口)
-block),表示成交障碍时什么
置业顾问要了解顾客以上五个方面的情况,并应在提问中不断试探顾客的真实情况
(情景3)—如何处理各种购房预算价位的需求!
常见应对

(顾客层次不同,对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需分别对待)

(分析顾客类型固然重要,但不同档次的客户,不是仅用顾客类型区别对待就够的)
,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处理
(随即应该对一个置业顾问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售楼中,根据情况预防一些事情的发生,比事情发生了再灵活处理来得更为重要)
引导策略
     房地产买卖是人生中涉及金额比较大的一次交易,顾客在选择房子时,房子的价格左右着人们的需求,不同价格的需求,反映的不仅仅是顾客购买实力,更反映顾客需求档次,不同档次的需求,置业顾问必须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才有可能成功销售。
     处理不同价位的购房需求时,置业顾问必须根据顾客需求档次,在房屋推荐,经纪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以区别对待。以北京为例,一般需求价位在200万元以内可划分为一个档次,200--300万元左右可划分为令一个档次,300--500万元左右可划分另一个档次,再高就是一些高档公寓或别墅的需求了。
话术范例
范例一:
置业顾问:请问您此次的购房预算大概是多少?(了解顾客的购房预算)
顾客:我想150万元吧。当然,越便宜越好(顾客的需求在150万元左右)
置业顾问:根据您的要求,我手头上有三套符合您需要的房子,都有钥匙,我们现在就去看吧(这类顾客比较心理强,在带他看楼过程中尽可能多让他比较,利用钥匙盘,不要让他到其他中介去比较)
顾客:好吧
范例二:
置业顾问:请问您此次购房的预算大概是多少?(了解顾客的购房预算)
顾客:我想300万元吧,关键是小区住户素质要好(顾客的需求在300万元左右)
置业顾问:根据您的要求,我手头上有一套符合您需要的XX小区的钥匙盘,这个小区升值潜力大,住户素质高,我们现在就去看吧?(这类顾客多为二次置业,对市场相对关注,置业顾问应多用市场分析来吸引顾客)
顾客:好吧
范例三:
置业顾问:请问您此次购房的预算大概是多少?(了解顾客的购房预算)
顾客:我想500万元吧(顾客的需求在500万元左右)
置业顾问:根据您的要求,我手头上正好有一套符合您需要的房子,业主是外资企业的高官,上个月因晋升为亚太区的市场总监,调到香港工作去了,才放的盘,我想他也会非常高兴遇上您这样一位高素质的买家,这套房子在我们这里独家放盘,有钥匙的,要不要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如果合适,我就约业主过来同您见面(这类顾客一般需要特别对待,让他感受到置业顾问很专业们以及他自己的尊贵)
顾客:那好吧!
方法技巧
购买150万元左右价位房子的顾客需求处理:
购买150万元左右及以下的多为第一次购房的顾客,这些客户要考虑的比较多,顾前虑后,左思右想,作为置业顾问,应该勤奋一点,多提供一些盘源给顾客选择,多带客户看楼,说话要勤快,思维要周密,态度要和善,多站在他们的立场,因为这些客户依赖性也比较强,置业顾问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购买300--500万元左右价位房子的顾客需求处理:
置业顾问在接待这些客户时要显得自信,专业分析楼市的前景,增加顾客的可信度,让顾客认可置业顾问的专业水平。
购买500万元以上价位房子的顾客需求处理:
置业顾问在接待这些“富人”时,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说话要适量,要言简意赅。在销售过程中,置业顾问一定要尊重顾客,让他觉得尊贵。这需要置业顾问花几倍的时间及精力去做准备接待工作。
挖掘客户需求实战情景训练(情景4)—外墙破烂、天花板渗水,,顾客会买这样的房子吗?
常见应对
,顾客要求是很高的,不可能购买
(遇到困难就认为不可能,这是置业顾问必须戒除的一个不良心态)
,还有其他附加值的东西,如赠送什么,有可能有人购买
(是个想法,关键是附加些什么呢?可业主什么都没有送阿)
,降到有人买的价位
(“砍价”是置业顾问在成交过程中的必选动作,但这样的房子要“砍”到很低的价格也不太可能)
引导策略
    有些房子因其本身的一些“特殊”之处而价格较高,如“名校盘”,很多父母为了让小孩上个好的小学,对能入读知名小学的房子的需求是趋之若鹜,人们对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