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高二数学选修课件: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ppt

格式:ppt   大小:870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二数学选修课件: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ppt

上传人:wefe2019 2022/2/12 文件大小:8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二数学选修课件: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3 双曲线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并能根据双曲线定义恰当地选择坐标系,建立及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通过与椭圆的类比、对照,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标准方程中的2.3 双曲线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并能根据双曲线定义恰当地选择坐标系,建立及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通过与椭圆的类比、对照,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标准方程中的a,b,c;能根据条件确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双曲线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类比、归纳与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再次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坐标法,启发学生在研究问题时,抓住问题实质,严谨细致思考,规范写出解答,体会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的思想.
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1.双曲线的定义与椭圆定义类似,在理解时应注意:
① 注意定义中的条件|F1F2|>2a的限定.若|F1F2|=2a,则动点的轨迹为两条射线;若|F1F2|<2a,则轨迹不存在.
②注意定义中的关键词“绝对值”,事实上若去掉定义中“绝对值”三个字,动点轨迹只能是双曲线的一支.
3.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b、c之间的关系
在标准方程中,因为a、b、c三个量满足c2=a2+b2,所以a、b、c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且c为斜边,(如图所示).
4.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要与椭圆进行类比,找出其联系与区别.要注意直接运用定义解题,另外,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方程的思想方法也是处理双曲线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求双曲线方程的方法主要有轨迹法、直接法和待定系数法,要注意灵活运用.
1.在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定值2a(大于0且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 .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 ,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 .
双曲线
焦点
焦距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例1] 过双曲线 =1的左焦点F1的直线交双曲线的左支于M、N两点,F2为其右焦点,则|MF2|+|NF2|-|MN|=________.
[分析] 根据双曲线定义列出等式找关系.
[解析] |MF2|+|NF2|-|MN|=(|MF2|-|MF1|)+(|NF2|-|NF1|),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MF2|-|MF1|=2a,
|NF2|-|NF1|=2a,
∴|MF2|+|NF2|-|MN|=2a+2a=4a=8.
[答案] 8
[说明] 牢记双曲线定义,熟练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例2] 如图所示,已知定圆F1:x2+y2+10x+24=0,定圆F2:x2+y2-10x+9=0,动圆M与定圆F1,F2都外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
[分析] 考查双曲线定义,能灵活运用条件求标准方程.
[例4] 在周长为48的直角三角形MPN中,∠MPN=90°,tan∠PMN= ,求以M、N为焦点,且过点P的双曲线方程.
在△ABC,A、B、C所对三边为a、b、c,B(-1,0)、C(1,0),求满足sinC-sinB= sinA时,顶点A的轨迹,并画出图形.
[分析] 将三角函数式转化为长度关系,再由双曲线定义确定a.
[例6] 一炮弹在某处爆炸,在F1(-5 000,0)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F2(5 000,0)处晚 s,已知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m,声速为340 m/s,爆炸点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并求爆炸点所在的曲线方程.
[分析] 由双曲线定义,建立距离差为常数的关系.
[解析] 由声速为340 m/s可知F1、F2两处与爆炸点的距离差为340× =6 000 (m),因此爆炸点在以F1、F2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因为爆炸点离F1处比F2处更远,所以爆炸点应在靠近F2处的一支上,
设爆炸点P在坐标为(x,y),
则|PF1|-|PF2|=6 000,即2a=6 000,a=3 000.
而c=5 000,∴b2=5 0002-3 0002=4 0002.
∵|PF1|-|PF2|=6 000>0,∴x>0.
[说明] 将实际问题量化,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使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检测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高考命题改革的一大趋势.本题把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结合在一起,并且检测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该巨响的时间比其他两观测点晚4 s.已知各观测点到该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 m.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 m/s,相关各点均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