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顽固性气胸的治疗.ppt

格式:ppt   大小:1,511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顽固性气胸的治疗.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2/12 文件大小:1.4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顽固性气胸的治疗.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顽固性气胸的治疗
第1页,本讲稿共34页
胸腔镜对气胸的病因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现在很多肺科医师及胸外科医师在胸腔镜检查的同时对气胸进行胸腔镜下治疗。
经胸腔镜治疗操作对患者的创伤轻微且效果与开胸手术相似。
有些学者提出把胸腔镜+,Na-+。
第16页,本讲稿共34页
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结扎术或肺大泡套扎术也是肺科介入治疗医师可以选用的方法,操作技术较为复杂,
适用于单发或散在较大肺大泡的治疗
第17页,本讲稿共34页
应用组织切割缝合器嵌钉切除肺大泡,肺组织楔形切除术及胸膜剥脱术等也是胸腔镜外科常选用的方法。
适用于肺大泡直径>2cm的患者,或激光治疗失败的病例以及化学方法诱导胸膜固定不成功的患者。尤其是患者伴有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开胸手术时。
第18页,本讲稿共34页
电刀激光通过胸腔镜引导也可以用于气胸的治疗,但需具备相应的治疗设备,一般认为:
电凝固适用于直径<1cm的肺大泡,
二氧化碳激光可用于凝固直径1cm以下的肺大泡的治疗;
Na-YAG激光因波长的特征可以凝固和融合肺大泡的深层结构,能用于直径2cm以下的肺大泡的治疗
第19页,本讲稿共34页
Wakabayashi用电刀凝固肺大泡治疗气胸得到很满意的效果。大多数患者手术后当天或第二天出院,不需要用任何抗生素治疗。
Tore等报道经胸腔镜引导下用Na-YAG激光治疗气胸病人66例,肺大泡直径<2cm被成功治疗,2例肺大泡直径>2cm患者治疗失败改用开胸手术,余17例无肺大泡患者用激光辐射壁层胸膜及胸膜固定术,术后无明显副作用,随访3-86个月仅有3例复发。
第20页,本讲稿共34页
Lewis等在电视胸腔镜下应用氩等离子体喷灼肺大泡表面使其凝固收缩,也收到满意效果。
各种内镜下治疗气胸的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联合实施,见表I。
第21页,本讲稿共34页
表I 胸腔镜下治疗气胸的方法及复发率。
作者
年代
病例
方法
复发率
(%)
Guenxin等
1986
109例
滑石粉胸膜固定术
5
Almind等
1989
85例
滑石粉胸膜固定术
8
Bagnato等
1992
17例
肺大泡切除术
0
Vanbrekel等
1993
622
肺大泡切除术+胸膜摩擦术
12
Janssen等
1994
42例
肺大泡切除术+胸膜切除术+滑石粉胸膜固定术
5
Liu等
1995
82例
肺大泡切除术+胸膜摩擦术+滑石粉胸膜固定术
0
Yim等
1995
100
肺大泡切除术+胸膜摩擦术
3
张敦华等
1995
40例
滑石粉胸膜固定术
2
第22页,本讲稿共34页
经胸腔镜治疗气胸的适应症
持续性自发性气胸,经胸腔持续闭式引流后仍不断有气体溢出,气胸裂口不能闭合,时间>72小时。
1.复发性自发性气胸。
2.有双侧气胸史。
3.为初发性气胸但患者从事气胸高发性职业以及就医不方便者。
4.初发性气胸合并有肺大泡者。
5.有较高的开胸手术风险的患者。
第23页,本讲稿共34页
经胸腔镜治疗气胸的禁忌症
胸腔镜治疗气胸的禁忌症同胸腔镜检查的禁忌症
在胸腔镜直视下胸腔负压吸引后肺脏不能完全膨胀者应视为胸膜闭锁的禁忌症。
第24页,本讲稿共34页
手 术 操 作
如前所述,经胸腔镜治疗气胸的方法有多种。本节我们重点介绍经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气胸的方法。手术方法基本同胸腔镜气胸检查术
完成气胸的胸腔镜检查后或接受经胸腔镜其他的手术治疗后,施行胸膜固定术
第25页,本讲稿共34页
1.壁层胸膜切除术
适用于全麻下胸腔镜术病人
用生理盐水经胸腔镜穿刺针行壁层胸膜外浸润,使壁层胸膜与肋间肌肉分离,经操作孔伸入持钳提起胸膜经由另一操作孔伸入内镜剪刀,沿第4或第五肋间,恰好对应肺大泡气胸破口好发部位,将该范围壁层胸膜切除后,即可起到预防气胸复发的作用。
该方法创伤较大,临床较少应用,内科医师不易施行该手术方法。
第26页,本讲稿共34页
2.胸腔机械摩擦法(1)
适用于全麻的患者,
经套管针置入钳夹的纱布球或Marlax网,也可用弯曲的Kelly钳夹持kitt海绵,在胸腔镜直视下摩擦壁层胸膜,使其造成机械性擦伤后胸膜粘连,摩擦的范围根据病人肺部病变的情况而定,可以对整侧壁层胸膜进行摩擦也可以局限性摩擦,多将范围局限在第1~5肋间壁层胸膜。摩擦尽量均匀,程度以胸膜表面少量渗血为宜。
第27页,本讲稿共34页
2.胸腔机械摩擦法(2)
操作时应特别细心,对胸腔上部操作时应注意避开锁骨下血管,在肋间血管神经部位的操作也应特别小心,以免损伤肋间的血管神经。
也可以用为胸腔下操作特别设计的摩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