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在“聆听”中感悟秋韵.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聆听”中感悟秋韵.docx

上传人:xreqing 2022/2/13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聆听”中感悟秋韵.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聆听”中感悟秋韵
在一次区级教学研讨活动中,老师们一起观摩了一堂音乐欣赏课《秋收》,执教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优美细腻的教学语言,深沉扎实的教学功底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师生。在华老师循循善诱的点拨和引领下,课堂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并接下来,学生分别欣赏了用笛子、双簧管、弦乐合奏的B旋律,再分别说说笛子(清脆亮堂)和双簧管(柔和圆润)的不同音色,和弦乐合奏(澎湃激昂)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接着老师又进一步追问:“音乐从独奏到合奏的演奏形式,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开场浮想联翩,师最后总结说:“笛子的音色清脆亮堂,仿佛是孩子们在开心玩耍;双簧管的音色较圆润,仿佛描绘了老人们丰收后内心的喜悦;而弦乐合奏把这欢快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二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执教老师重新调整了教学内容,以“听"作为本课重要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以聆听音乐为主,在聆听的过程中适时地加上老师的点拨,通过音乐要素的浸透进步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才能。经研究,对三个片断内容分别作了以下修改。
片断一:老师一开场就直接用话语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乐曲,请大家欣赏一下,欣赏时请考虑两个问题。”老师点击鼠标,课件出示:一、你认为乐曲可分成几部分?二、你能听出各部分旋律分别用那些乐器演奏吗?接着,老师便播放《秋收》中第一、第二部分旋律,即A(板胡)—A(琵琶)-B(竹笛)—B(弦乐),并和学生一起静静地聆听音乐。学生欣赏完后,在答复第一个问题时,有的说可分两部分,因为乐曲中有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有的说可分成四部分,因为两部分的旋律分别又重复了一次。在答复第二个问题时,学生都能说出琵琶和竹笛两种乐器,而板胡却说成是二胡,弦乐的演奏说成是很多乐器在演奏,于是,老师便简单介绍板胡和弦乐的知识。
片断二:学生分别听赏一遍板胡和琵琶演奏的旋律,感受比照两种不同的音色后,老师出示A段旋律的歌谱,让学生跟着钢琴哼唱,熟悉旋律的进展,接着男生听到板胡演奏时便用“噔"哼唱,女生听到琵琶演奏时便用“嗒"哼唱,“噔”的发音较有力,而“嗒”的发音较柔和,通过哼唱,学生既熟悉了
A段旋律,又领悟到了两种乐器演奏的不同效果。
片断三::老师出示A旋律和B旋律的歌谱,让学生哼唱B旋律,比较分析和A旋律的关系,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总结归纳:“B旋律是在A旋律的根底上加音装饰和节奏拉宽,他们是母和子的关系。”接着又出示A和B旋律线,A旋律线较跳跃,而B旋律线较平稳。B旋律舒展明朗,第一次出现时用笛子独奏和弦乐合奏进展比照,第二次出现时用双簧管独奏和弦乐合奏进展比照,学生依次欣赏后,师问:“B旋律分别采用了那些演奏形式?效果如何?”学生分析后觉得:“独奏的音色个性鲜明,而合奏的音色较丰富,情绪更饱满。”
在熟悉了A、B主旋律后,老师便要求学生完好地欣赏全曲,可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或颜色表示乐曲的构造,多媒体课件上随着音乐出示了《秋收》的曲式构造:“A(板胡)—A(琵琶)-B(竹笛)-B(弦乐)—A(板胡)—A(琵琶)-B(双簧管)-B(弦乐)—A(板胡)-A”(竹笛、板胡、琵琶)。
通过调整,老师们都感到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更顺畅明晰,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也比前一堂课扎实,,在大家的一致推选下,《秋收》代表区参加了市音乐会课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听课老师都对这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