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琵琶行》学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封建社会下层妇女的不幸生活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对不幸者的同情及政治上失意时的苦闷心情.
2。欣赏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理解这首诗运用象声摹音、设喻作比描写琵琶音乐和运用环境描写.“浔阳”两句交代了什么,“主人下马客在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别时茫茫江浸月"写了什么,衬托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朗读课文第二段,赏析音乐描写:
(1)抽学生朗读第二段,插入朗读指导和评价(学生互评和师评相结合).
这一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2)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描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
第二乐章“欢乐曲”:
第三乐章“沉思曲":
最后一乐章“悲愤曲":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三、课堂检测
1、 解释以下加点的字
1.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3.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忘归客不发
4.寻声暗问弹者谁
5.低眉信手续续弹
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7.别有幽愁暗恨生
8.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9.曲终收拨注意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0.秋月春风等闲度
11.暮去朝来颜色故
12.梦啼妆泪红阑干
13.如听仙乐耳暂明
14.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15.却坐促弦弦转急
(二).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
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随手)/银瓶乍破(突然)/却坐(退)
(考虑)/阑干(纵横交织)/是夕(这)
(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
提示:C。思:悲伤。
第二学时
主要任务:掌握音乐描写的方法,体会诗歌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课前尝试
1。 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琵琶女弹奏完毕,接下来又有什么言行?她的身世、遭遇、心境如何?
。
课中任务
1。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2)、叠词和联绵词:
(3)、正面描摹和侧面衬托
(4)、曲中带情:
2.琵琶女弹奏完毕,接下来又有什么言行?她的身世、遭遇、心境如何?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
诗人和琵琶女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4。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5。最后两个人又有怎样的情感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
6。本诗人物线索有两条:
?
三、课堂检测
1.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湓浦口(pén) 琵琶(pá)
B。 贾人(gǔ) 遂命酒(suì)
C. 恬然(tián) 转徙(xī)
D. 悯然(mǐn) 迁谪(zhé)
2. 对以下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 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 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大)
3。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