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焊接基础知识 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5,655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焊接基础知识 ppt课件.ppt

上传人:龙的传人 2022/2/13 文件大小:5.5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焊接基础知识 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焊接基础知识
第1页
第一节:概述
一、焊接的定义及分类
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结合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
金属连接
可拆卸连接 (螺栓连接、键连接等)
永久性连接
流 t1---预压时间 t2---通电时间 t3---维持时间 t4---休止时间
点焊和凸焊的焊接循环由四个基本阶段组成,如右图所示。
1、预压时间t1----从电极开始下降到焊接电流接通这段时间。这一时间为了确保通电前电极能压紧焊件,使焊件之间紧密接触。
2、通电加热时间t2----焊接电流通过焊件产生熔核的时间。
3、维持时间t3----焊接电流切断后电极压力继续保持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熔核冷却结晶。
4、休止时间t4由电极开始提升到电极再次下降,准备在下一个焊点处压紧焊件时间。
第14页
四、电阻点焊质量
点焊通常采用搭接接头和折边接头。接头可以由两个过两个以上等厚或不等厚的焊件组成。在设计点焊接头盒结构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焊点到焊件边缘距离不宜过小。边距最小值取决于被焊金属的种类、焊件厚度和焊接规范,对于屈服强度较高的金属、薄板或用强规范焊接焊接时可取较小值。
2、应有足够的搭接量,一般搭接量是可取边距的两倍。
3、为了限制分流,应有合适的点距,其最小值与焊件厚度、金属的导电率、表面清洁度以及熔核的直径有关。
4、装配间隙必须尽可能小。因为靠压力消除间隙将消耗一部分电极压力,使实际的电极压力降低。同时必须方便地抵达焊接部位,即电极的可达性要好。
点焊接头设计
第15页
第16页
点焊质量八种缺陷

无熔核或熔核尺寸小于规定值。
虚焊
第17页
焊点熔核尺寸测量方法:(D+d)/2≥熔核规定值
序号
其中较薄的板材厚度mm
焊核的直径要求mm
1


2


3


4


5


第18页

焊点中含有穿透整个焊点的通孔。若发现焊点表面存在较深裂纹或凹坑,则可通 过背光法检测是否存在通孔
焊点穿孔
3. 焊点裂纹
焊点周围有裂纹。
围绕焊点圆周有裂纹则不可接受;
焊点表面由电极加压产生的焊点表面裂纹(但非较大较深的裂缝)可以接受。
第19页
第20页

电极加压形成的焊点未被金属板材边缘所包含
第21页
5. 压痕过深
焊点造成任一板材压痕超过50%
A/B≥50%B或者是C/D≥50%D
第22页
6. 板材扭曲
焊点造成板材表面扭曲超过25º
变形超过25度
第23页
7、位置偏差:
与标准焊点位置的距离超过10mm。
标准焊点位置
实际焊点位置
第24页
8、漏焊:
实际焊点数量少于规定焊点数量。
漏焊
第25页
点焊质量检查
焊点质量的检验可采用目测检验和破坏性实验。目测检验是通过外观判断焊接质量,而破坏性实验用于检验焊接强度。

除用眼看和手摸来检验焊接表面处的粗糙度外,还应检验焊接位置、焊点数量、焊点间距、压痕、气孔和溅出物。
1、非 破坏性试验
1、焊点外观颜色分3圈;(有些电流大一点的只有两圈)
2、焊点较焊件平面有压痕、圆度良好;
3、焊核区表面光滑,无分层、甚至飞溅;
颜色深黑(热影响区)
颜色灰色
颜色浅黑(焊核区)
第26页
凿检:
将专用凿子在离焊点3 ~ 10mm处插入至与 被检查的焊点内端齐平, 上 下扳动凿子以检查焊点是否虚焊。
拔出凿子,用锤子还原零件。
凿子
焊件
锤子
非破坏性检查
第27页
2、 破坏性试验
撕裂实验
撕裂后应在其中一个焊片上留有一个大于焊点直径的孔。
撕裂后
破洞
焊核与板材连接在一起
第28页
撕裂实验
撕裂后两焊件焊接区只有焊接痕迹,而无破洞,则焊接强度不够。
第29页
1、凸焊不允许有焊堆、焊渣、未焊透等焊接缺陷;焊后,外观质量不允许出现有偏焊、漏焊、焊错的现象;焊后保证熔核均匀;
2、凸焊件不允许开焊,凸焊的强度应满足工艺要求,采用扭矩扳手、套管等相关工具,进行检测凸焊焊接强度扭矩值。
M5 ≧30() M6 ≧30() M8 ≧40()
M10 ≧50() M11 ≧55() M12 ≧6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