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区域成矿学研究
一、概论
二、成矿系统及演化
三、区域成矿要素
四、中国区域成矿特征
区域成矿要素
一、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
二、区域壳幔结构与成矿
三、区域构造与成矿
四、区域地球化posit is formed by crystal mush (de Waal, 2004, Can. Mineral.)
In a convergent setting?
After Evans-Lamswood et al. (2000)
THE MAGMATIC MODEL
六、区域地质流体与成矿
地质流体普遍存在,最为活跃,它是各类地球物质系统间的媒介,也是矿质活化、运移的主要介质。
地壳表层5~10公里为流体圈,95%为挤压带,5%为伸展带。挤压带内能量聚集与转换过程,有强的质量迁移推动力;伸展和减压带是质量迁移的终点,是矿床的富集部位。这都是在流体参与下发生的.
近年来地幔流体成矿也受到重视。
研究方法:地质观测、综合手段、微观宏观、点面兼顾、深浅沟通、洋陆兼顾、流体演化与地质过程。
构造与流体的相互作用
确 流体受构造控制:驱动、输运、停积
断裂带汇水或作为屏障阻挡水流
活动断层改变地下流场,产生高压区和低压区,地震动力驱动水流,突发向地表流动
构造影响岩性,从而影响流体运动及水岩反应
流体参与构造活动
高压、超高压流体房有巨大能量,可产生水力破裂(流体压裂)和角砾岩带,并爆发式向地表运移
流体通过改变岩石力学性质影响岩石的构造特征
区域构造与含流体构造重叠地带常是成矿场所。
含矿溶液温度-盐度图解
(据张荣华,2001)
成矿系统发育的深度
MVT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流体作用
区域热水系统
80~140℃卤水
℃/km,向北降低
~n米/a
作用于35万km3岩石上
从底砂岩中汲取Pb,从碳酸盐中汲取Zn
在流体透过性突变地段,流体混合或水/岩反应而成矿
运移400km
区域地质流体的示踪标志
期 区域蚀变带
热水沉积岩
热水角砾岩带
火成岩脉带和热液脉带
矿物充填的微裂隙带
矿物流体包裹体地化参数的区域性分布
化学元素(及同位素)的丰度变化
含矿构造的分布
矿床的区域分布:矿化类型和强度的变化
狮子山矿田垂向分带
(After the No. 321 Geological Team, 1995)
(1)四套成矿流体系统及子系统构成
鸡冠石子系统
新桥子系统
大通子系统
老鸦岭子系统
狮子山矽卡岩子系统
沙滩角斑岩子系统
蝌蚪山子系统
燕山晚期中低温流体系统
海西期沉积喷流流体系统
燕山期岩浆
流体系统
燕山期火山
流体系统
铜陵矿集区
初步建立了四套成矿流体系统演化框架
K/Ar
燕山期火山流体系统
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
沙滩脚子系统
燕山晚期中低温热液流体系统
Re/Os
狮子山子系统
Ar/Ar
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
老鸦岭子系统
大通子系统
±~±
±~±
±
303±33Ma
Re/Os
新桥子系统
K1
J3
P2
P1
C2
四套流体系统的时代格架
燕山期岩浆
流体系统
石榴石
石 英
方解石
>560 ℃
150-417 ℃
120-361 ℃
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
石 英
128-344 ℃
重晶石
97-224 ℃
均一温度
-
(6)
-86—108
(4)
-
(21)
-50—92
(11)
-
(10)
-19—77
(10)
-
(22)
-50—101
(21)
d18O
dD
主要流体系统的流体性状特征
氢氧同位素特征
成矿带构造演化与成矿系统的形成过程
区域构造-流体-成矿的类型
1. 伸展构造环境海底热水沉积成矿系统
古代:裂谷中 SEDEX型 Pb-Zn-Cu-S成矿系统
现代:大洋中脊热水沉积多金属成矿系统
2. 挤压构造环境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碰撞造山带:W、Sn、Nb、Ta
俯冲造山带:Cu、Au、Mo
3. 走滑构造环境的热液成矿系统
绿岩带中剪切带型金成矿系统
4. 大陆盆地流体成矿系统
5. 拆离断层流体成矿系统
6. 地壳浅表中低温流体成矿系统
汇聚板块俯冲带的构造-岩浆-流体成矿模式
(, 1996)
造山带中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