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你的脸就是你情绪的积累.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你的脸就是你情绪的积累.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 2022/2/1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你的脸就是你情绪的积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你的脸就是你情绪的积累
01
一件很久远的小事,我一直记忆犹新。多年前,我和一位阿姨走在路上。一辆电动车从身边路过,车灯狠狠地从阿姨的胳膊上刮过去。阿姨踉跄了几步,我连忙扶住她。那辆电动车剧烈地摇摆了几下,然后在前面骤然停了位男同学长相普通,和帅气并无瓜葛,但性情确实很好,在同学中人缘也很好。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很开通豁达的样子。所以,吸引孩子们的,正是他长久积淀下来的“气场”。孩子们的判断标准,都是身边一张张单纯好看的脸。这些稚嫩的脸,不曾有长久不良情绪的积累,都一如白纸般纯净美好。所以,他们总是能一眼从大人堆里找出那个和自己一样“好看”的同类人。如果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心地不善、长期悲苦的人,即使是对小孩子摆出一张笑脸,小孩子也会下意识地躲起来,即便这个孩子平素开朗外向。慢慢长大之后,我们会有那么一个阶段,在简单与复杂之间徘徊,对善与恶,好与坏,生出恍惚,生出诸多不确定性。我们会阶段性地失去孩子般准确的判断力。我们眼中会忽略掉“好看”与否,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漂亮与否上。
03
但是,当一个人有了一定阅历之后,依然会慢慢回归到儿时,能容易地对他人做出判断。对方过往的情绪,会变得一目了然。这个阶段,我们逐渐成长为最优秀而精准的“以貌取人”者。关于“以貌取人”,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生动案例。一次,林肯总统面试一位新员工,后来他没录取那位应征者。问他原因,他说:“我不喜欢他的长相!”问者不理解,又问:“难道一个人天生长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错吗?”林肯回答:“一个人四十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四十岁以后的脸是自己决定的。一个人要为自己四十岁以后的长相负责。”在年少那个似是而非的年龄,我读这个故事,曾生出同样的疑惑。作为一个总统,应该是理性超于常人的,他何以这般“任性”?可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逐渐领悟到“以貌取人”的内涵。这并不是毫无依据的个人好恶。情绪心理学中曾提到,情绪是有外显功能的,面部表情是情绪外显的表现之一。情绪会通过人的面部流露出来。同理,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我们亦可以推测他人一时和一世的情绪。这也正是为什么,那么多伟大的名人,曾留下那么多"以貌取人“的名言警句。席勒曾经说过:“心灵开朗的人,面孔也是开朗的。”无独有偶,巴尔扎克这样说:“心灵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灵。”人最无法自我欺骗的就是自己的情绪。情绪总是堂而皇之地走出内心,爬上脸庞。那些内心狰狞,常年沉浸在消极情绪中的人,面容找不出一处平静素美。一时情绪的激烈,我们可以靠着自控力来压制和克服,使之显得不那么凛冽。但是,日积月累,情绪在脸上的体现,却会逐步隐秘地呈现出来。所以,很多看面相的算命先生,其实并非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哪有那么多无缘无故地猜测,又能恰好猜对。他们不过是阅人无数,深谙各种情绪。你一时一世的情绪,你都写在脸上了,他看得懂也就猜得对了。仅此而已,虽不深奥,却也不简单。
04
虽然,上天对一个人的外貌只掷一次筛子,从出生那刻就决定了你是不是一个漂亮的人。但是,你依然可以决定,接下来的人生要不要做一个好看的人。曾经,关于邓文迪,有一篇很火的文章。文章的主旨就是邓文迪不再好看。邓文迪一张张照片的呈现,像过往情绪的一个缩影。岁月背后,邓文迪在同龄人里,还是漂亮的,但是却已经不再好看。那些照片会给你的内心带来很大的触动,因为对比实在太明显。这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