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这一课记叙的是2020年的5月12日地震中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挖掘出情的根源。本文的教学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根底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降临。
(2)突然,课桌摇摆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摆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慨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摆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久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衬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考虑:假设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3。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和责任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课后3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倘假设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 /英雄的姿势 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 完成《一课一练》中的第四题到最后.
3.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4.整理课堂上对文本的批注,优生在此根底上整理好一篇读后感.
5.学有余力的同学搜集地震中的其他小故事,精读批注,争取获得阅读红苹果的奖励。
六、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爱 责任
恪尽职守
大公无私
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新选入的一篇文章,,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珍贵的生命。文章编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这个主题单元,我认为非常的好,是歌颂爱岗敬业伟大精神的优秀作品,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的高尚的师德和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选入结合时代精神,《大江保卫战》时,我就想过,中华民族的抗震救灾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定会选入教材中,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快,当看到这篇文章是《最后的姿势》为题是更是觉得非常感人,题目就有很深的含义,对这篇文章进展了细细的研读,认真的备课,想把这节课上好,因为是歌颂我们
老师的文章。在教学这课后,我进展了深化的反思,觉得自己做的有好的地方,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缺乏之处。(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课的导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