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徐州民俗.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徐州民俗.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6/9/13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徐州民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烙馍烙馍用未发酵的面烙成,,直径约30厘米,吃到口里,柔韧、筋软、有嚼头,既压饿,以有健齿作用。龟打即以手将面团略略拍按,使成约1厘米厚、碗口大小(或约龟背大小),放在锅内或鏊子上烙炕成熟。多用高粱面、玉米面、山芋干面、豆杂面做成。窝头是由小米面、敉子面、玉米面、栗子面混合而成,做成圆锥形,每个底部都有一个圆洞,小巧玲珑,蒸熟后呈金黄色。传说这是清代慈禧太后喜爱的一种宫廷食品。一般老百姓吃的,主要用玉米面(有些掺进一些黄豆面)制作而成,个子也大。壮馍壮馍又称"锅盔"、"锅拍",用未发酵的面做成。将面团放在石板或石案板上,另用一根擀面杖,一头固定,一头坐在身下,用身体的重量压擀面杖,用来揉面团,俗称此法为"腚踹面"。做成厚约1-2厘米,直径约50厘米的圆形厚饼,放在平锅上炕,炕熟后两面呈黄色,外皮酥脆。羊方藏鱼因为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文火同炖而得名。相传,彭祖的小儿子夕丁喜欢捕鱼。彭祖恐其溺水坚决不允。一日,其子捕鱼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让其母剖开正在炖煮的羊肉藏于其中。彭祖回来吃羊肉,感觉异常鲜美,于是如法炮制,便产生了"羊方藏鱼"这道菜。据传汉字中的"鲜"字即源于此。喝饼子如巴掌大小,烧菜时,锅中略多放些水,将面饼放在锅内壁上沿一圈,盖上锅盖,菜好时,饼也就蒸熟了。表面松软,背面贴锅的一面结成一层黄壳,脆香可口。臭盐豆"闻着臭,吃着香,一顿不吃馋的慌。"这是当地人们对臭盐豆的赞誉。臭盐豆,亦称盐豆子,是徐州家制风味的名品。臭中有香,回味无穷是它的风味特色,采用当年收获的黄豆为主要原料,经清洗泡浸、煮制成熟、发醇培菌、加料拌味、晾晒至干、密封储存等工序制成,整个过程约需10天的时间。由于制作工艺精细,其成品色泽黑红,质地脆嫩,味道咸鲜香辣,是佐餐下酒的开胃的小菜。臭盐豆的制作既讲究又简单。之所以说讲究,是因其在制作上受季节的限制。臭盐豆在晾晒过程中,直接接触外界,常常会受到细菌、灰尘和苍蝇等有害物的侵蚀。在徐州,家家户户制作臭盐豆,多选择阳光明媚,天气还较凉的清明节前夕,即柳絮满天飞扬的时候,只有此制作臭盐豆,才会减少有害物的侵蚀。其制法如下:1、先将清洗干净的黄豆浸泡18小时,然后入水锅中煮至熟透(要求熟烂而颗粒完整),捞起沥干水分;趁热放入干净的大蒲包或食品袋中,外裹一层稻草或薄棉被捆牢,后放置于温暖干燥处进行发酵(徐州称捂豆)。温度应保持在20-25度左右,需5天时间,即可长出一种白而带绿的粘丝菌毛,此时即可出包。2、把出包的黄豆(5000克)倒入盆中摊开,将精盐(200克)溶化于热水,浇淋在黄豆上,随即撒入花椒面(25克)、八角粉(25克)、辣椒面或辣椒酱(250克)、细姜丝(150克),用筷子反复搅拌,使之均匀;然后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4-5天,最后放入消过毒的坛子中密封储存即可。开坛食用时,淋点香油或花椒油,徐州人往往喜欢拌点蒜苔末。用当地人们爱吃的一种面食烙馍卷食,风味则更佳。面鱼子徐州"面鱼子"有两种,一种用面粉制作的"面鱼",一种是用淀粉制作的"蛙鱼"。面粉制作的"面鱼"属于家庭风味的一种汤点,早晚最多,几乎均以咸鲜为主。"面鱼"是徐州方言,因其形象小鱼,故称"面鱼"。其做法是用铁锅加油炸葱姜(有的加入几棵青菜),加水烧开。面粉加水(有的加入几个鸡蛋)和少许盐调成稠糊。一般调糊均用大白碗,碗口略倾斜,使面糊稍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