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 为保障社会公众利益,规范我省二次供水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维护,保证二次供水的水量、水质、水压与供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3、2 居住小区二次供水室外管网的设计流量,应根据供水系统服务范围确定: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a 当使用二次供水的居住小区规模在3000人及以下,且二次供水室外管网为枝状时,管道设计流量应根据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计算节点流量与管段流量;
b 当使用二次供水的居住小区规模在3000人以上,二次供水室外管网应为环状,其流量应根据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计算的最大时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
c 需进行管网水力计算,并归档备查。
3、3、3 二次供水设施引入管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管网叠压直接供水的,设计流量应按设计秒流量确定;
b 经泵加压供水的贮水池调节流量,应按贮水池的设计补水量确定;
c 采用高位水箱供水的,设计流量应按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确定。
3、3、4 二次供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3、6、4、3、6、5与3、6、6确定。
3、3、5 建筑物二次供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箱)的设计补水量。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生活用水量。
3、3、6 二次供水住宅入户管,公称直径不宜小于20mm。
3、3、7 二次供水管道的水流速度,宜按表3-1采用。
表3-1 生活给水管道的水流速度
公称直径(mm)
15~20
25~40
50~70
≥80
水流速度(m/s)
≤1、0
≤1、2
≤1、5
≤1、8
3、3、8 二次供水各分区卫生器具的水压,一般不宜小于0、1Mpa。
3、3、9 二次供水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
3、3、10 管网叠压供水系统设计压力应考虑该处公共供水管网可利用水压,可利用水压数值由各地公共供水企业提供。
3、4水质标准及防水质污染
3、4、1 二次供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3、4、2 管网叠压供水设施引入管上应设置低阻力倒流防
止器;倒流防止器在2m/s流速时,水头损失不宜大于3m。
3、4、3 二次供水设施的贮水池(箱)应独立设置,不宜设置于室外,不得与消防用水或其她非生活用水共贮。
3、4、4 当二次供水贮水池(箱)的贮水在48h内不能得
到更新时,应设置消毒处理装置。
3、4、5 二次供水管道应避开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区域。
3、5 管材、配件及水表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3、5、1二次供水工程管道的材质应根据供水压力、敷设场所条件与敷设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
a 埋地管道的管材,应具有耐腐蚀性与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能力。可采用球墨铸铁管、钢塑复合管、PE管、不锈钢管等。
b 建筑物内水表前宜采用钢塑复合管、涂塑钢管或衬塑钢管、薄壁不锈钢管及配件。
C 泵房内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的衬塑钢管或涂塑钢管及配件。
3、5、2 分户水表前的阀门宜采用全铜、铜芯或不锈钢阀门。
3、5、3 二次供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
a 环状管段,应设置分段阀门;
b 从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
c 入户管、水表前、后;
d 自灌式水泵的吸水管;
e 水箱的进、出水管、泄水管;
f 自动排气阀、泄压阀、水锤消除器、压力表等附件前,减压阀与倒流防止器的前后。
3、5、4 管道上阀门应设置在易操作与方便检修的地方。
3、5、5 二次供水管网的压力高于配水点允许的最高使用
压力时,应设置减压装置。
3、5、6 二次供水水泵出水管后,应根据水泵扬程、管道走向、环境噪音要求等因素,设置水锤消除装置。
3、5、7 二次供水各分区最高点应设置自动排气阀。管网中有明显起伏且积聚空气的管段,宜在该段峰点设置自动排气阀或手动排气阀门。
3、5、8 二次供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管道过滤器:
a 减压阀、自动水位控制阀等阀件前;
b 采用管网叠压方式供水的,其设备进水管处。
3、5、9 二次供水的住宅进户计量水表宜设置在建筑物的管道井内或公共部位的水表箱内。
3、5、10 当水表可能发生反转、影响计量时,应在水表后设止回阀。
3、5、11 管道井的尺寸,应根据管道数量、管径大小、排列方式、维修条件,结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