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古诗常用音乐意象.ppt

格式:ppt   大小:24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常用音乐意象.ppt

上传人:慢慢老师 2022/2/14 文件大小:2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常用音乐意象.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曲调
《杨柳曲》:属乐府曲调,又作《折杨柳》。”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代最盛,“折柳”与离别有直接关系,所以人们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也会触动离恨。因此,此曲多用于表现离别之情和羁旅之思。如:“羌笛何须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曲调
《杨柳曲》:属乐府曲调,又作《折杨柳》。”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代最盛,“折柳”与离别有直接关系,所以人们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也会触动离恨。因此,此曲多用于表现离别之情和羁旅之思。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从而勾起征夫的离愁,含蓄着无尽的乡思离情。又如:“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此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虽为春天眼前却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从而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及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怀念。
《关山月》:此曲多用来表现征戍离别、思念亲人、怀恋乡土之情。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本是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但文人多以此为题材怀古伤今,讽刺和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道、享乐误国。如:“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后人常将此曲与《霓裳羽衣曲》相提并论,讥为“亡国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昭君怨》:琵琶曲。琵琶和昭君在诗歌中就密不可分。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千载之下,琵琶弹奏的胡乐中还分明诉说着她的怨恨。是对“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恨”,又是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
《梅花落》:属笛中曲。对此曲的理解应结合诗的整体基调。如:“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进而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冷落、遭贬的感受。“雪静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写羌笛奏出的《梅花落》的曲调随风传开,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战士听此曲想到故乡的梅花,进而想到故乡落梅的花片,思乡之情自然表现。
《行路难》:是一首声情哀怨的笛曲,此曲多用来表现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谓于此边地寒夜,横笛偏偏吹奏咏叹世途之艰及离别之苦的《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