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z.
五、城市道路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的容包括:路线设计、穿插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施设计等五个局部。其中道路选线、道路横断面组合、道路穿插口选型等都是城、特别是公共交通车辆停靠的干扰,非机动车也常驶入机动车道。因此,非机动车道的设计需考虑各种情况的组合,根据组合情况选定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常见的组合情况如表8-4所示。
表8-4 非机动车道车型组合情况表
组合类型
自行车
/辆
三轮车
/辆
兽力车
/辆
板车
/辆
公共汽车停站/辆
总宽
/m
独立设置非机动车道
1
2
3
3~5〔6〕
2
2
1
〔1〕
1
4~6〔7〕
机非混行时的非机动车道
4
5
6
7
3
1
2
〔1〕
1
1
1
1
我国城市中兽力车和板车的货运日渐被机动车辆所取代,非机动车道逐渐成为主要行驶自行车的车道。非机动车道的横断面设计可以按自行车带的标准进展设计,一条自行车带的通行能力在平原城市可选用1000辆/h,地形起伏大的城市可选用500辆/h。依此,根据规划交通量确定所需要的自行车带的条数和白行车道的宽度。但是,由于近年来城市货运三轮车的增加,。
3〕分隔带、绿带与人行道设计
-
. z.
(1)分隔带
分隔带是为保证行车平安而设置的起分隔车道和导流作用的用地空间,活动式的隔离设施(如混凝土墩柱、铁制柱链、栅栏等)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分隔带常与绿化带结合布置。-,除为远期开展预留备用地之外,一般城市道路分隔带不宜大于4-6m,宽度不宜小于2m。
分隔带的绿化应以花草和低矮灌木为主,交通性干道的中央分隔带和导向分隔带不允许种植高大乔木,也不宜布置灯柱、电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带种植的乔木不得过密,过密种植的乔木会影响机动车司机的视线,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绿化带与人行道
绿化带常与人行道组合布置。道路绿化带既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又是为步行、车行交通创造良好环境及分隔交通的重要手段。道路绿化带的宽度一般占道路总宽的l5%-30%为宜。绿化带的种植及宽度要求已在城市绿地规划中有所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人行道的宽度可根据步行交通量确定。在城市没有详细步行交通规划时,可参照表8—5确定人行道的宽度。
表8-5 人行道宽度选用参考表
一般道路
全市性生活干道
大型公共设施附近
一条步行带宽度/m
常用人行道铺砌宽度/m
~
~
~
注:,×〔包括灰缝〕。
绿化带和人行道的布置形式一般有四种,如图8-10所示:
图8-10 绿化带与人行道组合形式
人行道与绿化带组合设计时,可先按步行量确定人行道的宽度,其余的做绿带。如果车行道的交通量较大,可以沿车行道布置较宽的绿带,如果交通量较小,则尽可能在靠近红线的一边布置较宽的绿带,或布置多条绿带。
人行道和绿化带的宽度还必须满足埋没地上、地下管线的宽度要求。
在南方炎热多雨的城市以及一些旧城狭窄街道的改建中,常在临街建筑的底层设置骑楼式人行道(图8-11)以利于行人躲避雨淋日晒和拓宽旧有的狭窄道路。
图8-11 骑楼式人行道
(3)郊区道路路肩及边沟
郊区道路路肩兼有保护路面、人行、绿化、停车、避让的作用。每侧路肩宽度一般不小于1.5m。路肩及排水边沟的标准横断面如图8-12a。
图8-12
-
. z.
国外一些城市近郊道路的边坡由假设干个缓坡组合而成,坡度不少于1:5,路旁的边坡铺上石块、种植草皮,连同自然地形融为一体,不但有利于车行平安、而且可以取得好的景观效果,如图8-12b。
1〕道路路缘石、横坡和路拱设计
(1)路缘石
道路铺筑局部两侧边缘常设置路缘石。车行道路缘石又称道牙路牙,分侧石(立道牙、又称I型路牙)和平石(平道牙)两种。一般道形侧石高度为12-18cm、标准采用15cm。在居住区或郊区道路、工厂部道路,可以将路缘石与路面根本做平,遇特殊情况时可以利用路面外的地面调剂行车宽度,也利于自然排水。平石宽度一般为30cm。在一些城市也有将侧石、平石连在一起呈L形,又称L型路牙。每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