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XX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
1 / 43
220kV降压变电所主变压器设计说明书
1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主变选择的一般原则
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变电所一般应装设两台主变,但一般不超主变。当只有一个电源或变大、围广,发生事故可能使系统运行受到扰动,甚至失去稳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其电气主接线应采用供电可靠性高的接线方式。
〔2变电所接入电力系统的方式。现代化的变电所都接入电力系统运行。其接入方式的选择与容量大小、电压等级、负荷性质以及地里位置和输送电能距离等因素有关。
〔3变电所的运行方式及负荷性质。电能生产的特点是发电、变电、输电、用电同一时刻完成。而负荷的性质按其重要意义又分为Ⅰ类、Ⅱ类、Ⅲ类之分。当变电所设备利用率较高,年利用小时数在5000h以上,主要供应Ⅰ类、Ⅱ类负荷用电时,必须采用供电较为可靠的接线形式。
XX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
3 / 43
〔4设备的可靠程度直接影响着主接线的可靠性。电气主接线是由电气设备相互连接而成的,电气设备本身的质量及可靠程度直接影响着主接线的可靠性。因此,主接线设计必须同时考虑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故障率及其对供电的影响。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大容量机组及新型设备投运、自动装置和先进技术的使用,都有利于提高主接线的可靠性,但不等于设备及其自动化元件使用得越多、越新、接线越复杂就越可靠。相反,不必要的接线设备,使接线复杂、运行不便,将会导致主接线可靠性降低。因此,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是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在运行中可靠性的综合,采用高质量的元件和设备,不仅可以减小事故率,提高可靠性,而且还可以简化接线。此外,主接线可靠性还与运行管理水平和运行值班人员的素质有密切的关系。
2、灵活性
电气主接线应能适应各种运行状态,并能灵活的进行运行方式的转换。不仅正常运行时能安全可靠地供电,而且在系统故障或电气设备检修及故障时,也能适应调度的要求,并能灵活、简便、迅速地倒换运行方式,使停电时间最短,影响围最小。同时设计主接线时应留有发展扩建的余地。对灵活性的要求如下:
〔1调度时,可以灵活地投入和切除变压器和线路,调配电源和负荷,满足系统在事故运行方式、检修运行方式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系统调度要求。
〔2检修时,可以方便的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而不致影响电力网的运行和对用户的供电。
〔3扩建时,可以容易地从初期接线过度到最终接线。在不影响连续供电或停电时间最短的情况下,投入变压器或线路而不互相干扰,并对一次和二次部分的改建工作量最少。
3、经济性
在设计主接线时,主要矛盾往往发生在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与使主接线可靠、灵活,必然要选高质量的设备和现代化的自动装置,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因此,主接线的设计应在满足可靠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一般从以下方面考虑:
〔1投资省。主接线应简单清晰,节省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一次设备;②使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不过于复杂,节省二次设备和控制电缆;③限制短路电流,以便于选择价廉的电气设备或轻型电器;④如能满足系统安全运行及继电保护要求,110kv及以下终端或分支变电所可采用简易电器。
〔2占地面积小。主接线设计要为配电装置布置创造条件,尽量使占地面积减少。
〔3电能损失少。在变电所中,正常运行时,电能损耗主要来自变压器,应经济合理地选择变压器的型式、容量和台数,尽量避免两次变压器而增加电能损耗。
此外,在系统规划设计中,要避免建立复杂的操作枢纽,为简化主接线,变电所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一般不超过两回。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程序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伴随着变电所的整体设计,即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历经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设计阶段等四个阶段。在各阶段中随要求、任务的不同,其深度、广度也有所差异,但总的设计思路、方法和骤相同。其具体设计步骤和容如下。
XX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
29 / 29
〔1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具体容如下:
1本工程情况。主要包括:变电所类型;设计规划容量;变压器容量及台数;运行方式等。
2电力系统情况。电力系统近期及远期发展规划〔5~10年;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地理位置和容量位置和作用;本期工程和远景与电力系统连接方式以及各级电压中性点地方式等。
3负荷情况。负荷的性质及地理位置、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及输送容量等。电力负荷在原始资料中虽已提供,但设计时尚应予以辨证地分析。因为负荷的发展和增长速度受政治、经济、工业水平和自然条件等方面影响。如果设计时,只依据负荷计划数字,而投产时实际负荷小了,就等于积压资金;否则电量供应不足,就会影响其他工业的发展。
4环境条件。当地的气温、湿度、覆冰、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