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MBA管理类联考逻辑与数学真题解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63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MBA管理类联考逻辑与数学真题解析.docx

上传人:春天的故事 2022/2/17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MBA管理类联考逻辑与数学真题解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
三、逻辑推理 (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60分。下面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
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
26、企业要建设科技创新中心2074年为甲午年,所以 13年之后为丁未年。
30、赵明与王洪都是某高校辩论协会成员,在为今年华语边辩论赛招募新队员问题上, ;两人发生了争执。
赵明:我们一定要选拔喜爱辩论的人, 因为一个人只有喜爱辩论, 才能投入精力和时间研究辩论并参加辩论赛。
王洪:我们招募的不是辩论爱好者,而是能打硬仗的辩手,无论是谁,只要能在辩论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他就是我们理想的人选。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两人争论的焦点 ?
招募的目标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理想出发。
招募的目的是研究辩论规律还是培养实战能力。
招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新人还是赢得比赛。
招募的标准是对辩论的爱好还是辩论的能力。
招募的目的是为了集体荣誉还是满足个人爱好。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
焦点应该是双方都在谈论的而且观点截然相反的的问题。两人都没谈论现实或理想,所以 A不对;两人都不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
精品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
精品文档
.
及研究或培养的问题,所以 B不对;两人显然都认同招募新人是要去赢得比赛,所以 C不对;两人显然都不认同
招募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爱好, 所以E不对;一个人认为,招募的应该就是喜爱辩论的, 而另一个人则认为, 招募
的不应该是喜爱辩论的,应该是有能力的,所以正确答案是 D。
31、在某界洲际杯足球大赛中,第一阶段某小组单循环赛共有 4支队伍参加,每支队伍需要在这一阶段比赛三
场。甲国足球队在该小组的前两轮比赛中一平一负。在第三轮比赛之前,甲过组队教练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只有我们在下一场比赛中取得胜利并且本组的另外一场比赛打成平局,我们才有可能从这个小组出线。 ”
如果甲国足队教练的陈述为真,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 ?
第三轮比赛该小组两场比赛都分出了胜负,甲国足队从小组出线。
甲国足队第三场比赛赢得了胜利,但他们未能从小组出线。
第三轮比赛甲国队赢得了胜利,该小组另一场比赛打成平局,甲国队未能从小组出线。
第三轮比赛该小组另外一场比赛打成平局,甲国队从小组出线。
第三轮比赛该小组两场比赛都打成了平局,甲国队未能从小组出线。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教练的陈述:出线—》 (自己胜利且另一组平局 )
题干问以下哪项不可能,即求“出线且后面的条件不成立”
选项A:出线了,但另外一组不是平局。
32、考古学家发现,那件仰韶文化晚期的土坯砖边缘整齐,并且没有切割的痕迹,由此他们推测,这件土坯砖
应当是使用木质模具压制成型的,而其他 5件友土坯经过烧制而成的烧结砖,经检测其当时的烧制温度为
850-900度。由此考古学家进一步推测,当时的砖是先使用磨具将粘土做成土坯,然后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
以下哪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以上考古学家的推测 ?
(A) 仰韶文化晚期的年代约为公元前 3500年—公元前 3000年。
仰韶文化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高温冶炼技术。
出土的5件烧结砖距今已有5000年,确实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的物品。
没有采用模具而成型的土坯砖,其边缘或者不争气,或者有切割痕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8
精品文档
早在西周时期,中原地区的人名就可以烧制铺地砖和空心砖。参考答案:D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8
精品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0
精品文档
.
解题思路:加强支持题
题干条件:土坯砖边缘整齐,并且没有切割的痕迹,所以,这件土坯砖应当是使用木质模具压制成型的。选项
D表明,没有采用模具而成型的土坯砖à (其边缘或者不整齐,或者有切割痕迹。 ),结合题干,否后否前,可得
出:采用模具而成型的土坯砖。
选项B,是本题的一个假设条件,但它证明的力量要弱些,因为没有表明具体温度是多少 。
33、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存在3种核苷酸基因类型:AA型,AG型以及GG型。一个人有36%的积累是AA型,有48%的几率是AG型,有16%的几率是GG型。在1200名参与实验的老年人中,拥有AA型和AG型基因
类型的人都在上午 11时之前去世,而拥有GG型基因类型的人几乎都在下午 6时左右去世。研究人员据此认为:
GG型基因类型的人会比其他人平均晚死 7小时。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研究人员的观点 ?
平均寿命的计算依据应是实验对象的生命存续长度,而不是实验对象的死亡时间。
当死亡临近的时候,人体会还原到一种更加自然的生理节律感应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