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蔷薇读书笔记
《金蔷薇》读书笔记
《金蔷薇》是巴乌斯托夫斯基写的一部关于总结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他用清闲优美的散文笔调,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完有多大,也要继续自己的事业。作者说 ,这行铭文可以读作:“悼念所有曾经征服和将要征服这个大海的人”,就如同作家的事业,作家一分钟也不应屈服于苦难,不应在障碍面前退却。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书中举了荷兰作家爱德华·德克(笔名叫“穆尔塔图里”)的例子,听从内心的声音进行写作,尽其所能地进行战斗,为正义而战,但却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待遇。然而,它却为后世的作家们树立了
一座丰碑。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也有很多,比如司马迁、曹雪芹、鲁迅等等。
一个作家,当他有良知的时候,他才能创作出具有人性温情、社会关怀的作品,他才能得到读者的共鸣。使命感使作家的事业变得崇高。“良心的声音和对未来的信念不允许一个真正的作家像一朵不结实的花那样在世上度过一生,而不把充满他内心的巨大、丰富的思想和感情,慷慨地、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们。一个作家若不能使人们的视力增添哪怕些许的敏锐,就不能算是一个作家。但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作家,并不仅仅由于心灵的召唤。我们大都是在青年时代
能听到心灵的声音,那时我们的感情世界生气蓬勃,还没有什么摧残过这个感情世界,没将把它肢解成碎片。而到了成年时代,除了自己心灵的召唤声外,我们还能清晰地听到另一种强有力的召唤,那就是自己时代的召唤,自己人民的召唤,人类的召唤
。使命感和内在的动力激励着一个人去经受磨难,创造出奇迹。”
结语
帕乌斯托夫斯基用他的经历和感受告诉了我,阅尽人间无数,才是创作无尽的源泉。真正的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而作为一个读者的我,始终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和思考,让人充实,让人快乐!篇三:《金蔷薇》读后感
《金蔷薇》读后感
《金蔷薇》是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一部总结作家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上一系列问题的散文集。全书共十九篇,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很平凡,每一个人、物都很渺小,但在作者诗意的笔下,每一个渺小的人、物都放射出了生命的光辉,其实每一个卑微的角落都会存在不一样的美。就像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所说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察觉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即使这十九篇并无情节上的依存性和连续性,读者也不会觉得这本书内容松散,反而会觉得每一个故事都在为共同的主题做铺垫。至于这个主题,我想应该是作者对文学事业的探索、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也符合了作者一开始引用的名言——“唯独文学是不朽的”,“应当永远追求美”。一本书所能带来的感动和震撼,不会仅仅是在合上最后一页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是在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引人思考的情感。“他写着他的文字,感悟着他的世界;我们读着他的文字,感悟着他的感悟。”走进《金蔷薇》,走入作者内心世界,走出作者已很广阔的视野,带着这些书本给予感动和震撼,品味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品味细腻的生活,品味真实的爱??
我个人很喜欢本书的第一篇——《珍贵的泥土》。一名平平凡凡的清洁工,却为了自己根本得不到的那个人,不懈坚持着,不断忍受着,直到悲惨地死去,只为另一个人能得到幸福。金蔷薇始终贯穿着这个美丽而又凄凉的故事,沙梅的母亲告诉他“像这样的金蔷薇世上是少有的”,“谁家有金蔷薇,谁家就有福气。不光这个家子人有福气,连用手碰到过这朵蔷薇的人,也都能沾光”。因此,沙梅把这个关于金蔷薇美丽的传说告诉了苏珊娜。自从听了沙梅讲的金蔷薇故事后,小姑娘苏珊娜就盼望着有一天能收到一朵金蔷薇,这对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父爱又缺席的小姑娘来说,金蔷薇成了一个期盼,期盼一朵不败的蔷薇,它饱含浓浓的爱意。在沙梅的心里,金蔷薇成了一个寄托,寄托自己不变的恋。这个渐渐老去的孤独老人,内心依旧藏着一份温情,他希望他的小姑娘能够快乐幸福地生活,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是他的世界重心。因此,沙梅愿意为她付出所有。故事结局虽然悲惨,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沙梅要比很多人幸福得多
。因为他懂得收集每一粒微小到只能丢弃、别无它用的金粉,并将其铸造成母亲口中的那朵美丽的、能带来幸福的金蔷薇,只为心中的小姑娘能够幸福地生活,即使他未曾有机会得到由苏珊娜给予的幸福。故事结束了,读者同情沙梅,可能会些许厌恶苏珊娜。这虽是结局,但是巴乌斯托夫斯基对这个故事的叙述并没有到此结束。他在故事结局后,引出了这个故事的创作来源。这个故事,是一位老文学家从打金蔷薇的那位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