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黑龙江省地质构造.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黑龙江省地质构造.docx

上传人:1542605778 2022/2/1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黑龙江省地质构造.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第四纪地层
第四纪地层层序见表1。
(二)侵入岩
黑龙江省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侵入岩极为发育,出露面积约11×104km2,有超镁铁-镁铁质岩类和花岗岩类,其中酸性花岗岩类最为发育。共有基性、超基性岩体268个。中酸性、碱性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组成;华力西期岩性以碱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闪长岩等组成;加里东期岩性以碱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混染花岗岩等组成;张广才岭期岩性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组成;晋宁期岩性以白云母绿帘石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组成;兴东期岩性以花山岗岩、花岗闪长岩、混合花岗岩等组成;麻山期岩性主要以混合花岗岩、辉石花岗岩、辉石岩、角闪石岩等组成。
(三)地质构造
黑龙江省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接合部位、构造发展多阶段,多旋回、不平衡性明显,地壳活动性较强,因此,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按大地构造发育阶段、演化特征和构造发展结果,可将本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2个Ⅰ级构造单元,6个亚Ⅰ级构造单元(表2)。
黑龙江省大地构造单元分级
                                                   表2
Ⅰ级构造单元
亚Ⅰ级构造单元
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
额尔古纳地块
兴安岭地槽褶皱系
小兴安岭-松嫩地块
伊春-延寿地槽褶皱带
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区
老爷岭地块
完达山地槽褶皱带
 
本省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了东西向构造被北东向构造改造、截切的复杂断裂分布特点。
东西向断裂
是本省最发育的一组断裂,主要分布于北部,一般具有生成时间较早、继承性活动强的特点。
北东向断裂
分布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及黑河一带,多生成于古生代,有继承性活动,与岩浆岩活动和内生金属矿化关系密切。
南北向断裂
本省境内不发育。主要分布于本省中部及东部,显示为逆断层或走向断层,与各期岩浆岩活动的关系密切。
北西向断裂
生成时代一般同北东向断裂,断裂性质多为张性或张性兼剪性。
北北东向断裂
主要分布于松嫩盆地及其西侧和伊春等地。形成于中生代,控制中生代坳陷盆地及火山岩分布、断裂性质多为压性兼剪性。对燕山期岩浆活动有控制作用。
北北西向断裂
常与北北东向断裂相伴出现,或成断裂束成群出现,生成时间较晚。在现代河谷或在中生代坳陷中发育,断裂性质一般为张性或张剪性。
    黑龙江省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表现为:夷平面及变形、断裂活动、河流阶地、湖成阶地与湖泊的兴衰、水系变迁、火山活动及地震活动等,主要是继承和改造了中生代的构造格架和运动方式,表现为大规模的断块抬升运动和强烈的玄武岩喷发活动,使已形成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太平岭,完达山那丹哈达岭继续抬升,使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及敦密、依舒、孙吴地堑继续断陷和沉降,这种大面积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书塑造了全省山岭与平原错落分布,山环水绕格局,总体地势由西向东作阶梯状低下的自然景观,新生代以来由于山区的抬升,平原区沉降,其大体上是延续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格局。新生代火山活动颇为发育的地区,已查明有
8处火山群和8座孤立火山丘,均明显受构造控制,分布4个火山带,即小兴安岭火山带、依兰-伊通火山带,密山-敦化火山带和东宁火山区,省内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