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庆元旦的古诗
【篇一:古诗词中的元旦习俗】
古诗词中的元旦习俗
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自晋代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在元旦贺岁、贴春联、放爆竹、饮美酒、亲人团圆等习俗,文人骚客也因此留下了花说: “你点在我身
上,我就让大地更美。 ”树苗说: “你点在我身上,我就长大了。 ”
小河说: “你点在我身上,我就有水花了。 ”
小雨点说: “我点在白云上,它就变成动物了。 ”
小雨点点在彩虹上,彩虹就不见了。 小雨点飞啊,飞啊,真美啊!坐在大树底下 坐在大树底下,啥样? 坐在大树底下,啥样? 能看见小鸟找家。 坐在大树底下,啥样? 能看见河面上鱼儿跳。 坐在大树底下,啥样? 能看见飘叶落下。 坐在大树底下, 我和妈妈轻轻地说话。 栀子花
妈妈在路旁摘了一朵栀子花, 回到家我把它泡在水里。 我觉得作业很多,很累, 我可以闻闻花香。 晚上我睡不着, 可以闻闻花香。妈妈出差,我想念妈妈, 我可以闻闻花香。 我爱栀子花,
我再不把它的花瓣摘下。
【篇三:新年元旦古诗词欣赏】
新年元旦古诗词欣赏
元旦
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元旦还有许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现在则将元旦和新年大多给予公历的一年之首使用,而旧历的元旦则专门使用春节,或者大年初一等等区别之。元日,本意为吉日,从《东京赋》以来相沿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乐府诗集》十四,南朝梁萧子云
《介雅》三首之三: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人吴自牧《梦梁录》一正月: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汉代以来,每逢元旦,都要举行元会,朝廷举行群臣百官以
宋代同样如此,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 “正旦大朝会, ?? 诸国使人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 ?? 各执方物入献。 ”在民间,则是“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
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 ??”(宗懔《荆楚岁时记》)“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 ?? 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
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观赌 ?? 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裳,把酒相酬尔。 ”(《东京梦华录》)唐人杜甫的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元日示宗武》),和宋人秦观的 “正是人间佳节,开尽
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 ” (《念奴娇》),都对这种风俗场景有所记载。
当然,新年之际,那些罪臣流贬者,便也格外伤心,如初唐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
牺牲品宋之问晚年流放,有《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
从今又几年。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可谓在初唐时期难得的好句,没有流放贬谪的切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但以贾谊贬为长
沙傅自比,却是没有人能够认同的,倒是与贾谊同样死在贬谪之地,倒是成为宋之问的谶语。不同的是,贾谊郁郁而死,为天下人所痛哭;而宋之问则是为睿宗皇帝赐死于贬谪之所钦州,为天下人所不齿。
俗。《荆楚岁时记》: “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五代后蜀始于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