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李士懋讲常用方剂乌梅丸.docx

格式:docx   大小:9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士懋讲常用方剂乌梅丸.docx

上传人:小雄 2022/2/19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士懋讲常用方剂乌梅丸.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李士懋讲常用方剂乌梅丸
乌梅丸实由数方组成。蜀椒、干姜、人参乃大建中之主药,大建中 脏之阳;附子、干姜,乃四逆汤之主药,功能回阳救逆;肝肾乃相生 关系,子寒未有母不寒者,故方含四逆,母虚则补其母;当归、桂枝、。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就,下之利不止。" 此提纲证,即是寒热错杂。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三症,乃相火内郁而上冲所致;饥而不欲 食,食则吐就,下之利不止,则为脏寒之征,此即寒热错杂。既为寒 热错杂,则有寒化与热化两途,所以,厥阴篇中通篇皆是围绕寒热进 退之演变而展开阐述。如何判断其寒热进退?仲景提出四点主要指 征:
一是厥热之胜复,厥阴篇从326〜381条,共56条。326〜329条论 厥阴提纲证及欲愈的脉、时、证。330〜357条以手足厥几日及热几 日,判断寒热之进退、转化。若但厥不热,则为独阴绝阳之死证。若 但热不厥,乃病从热化。其中,瓜蒂散、茯苓甘草汤、麻黄升麻汤等, 乃厥阴篇肢厥之鉴别条文。
二是下利,358〜375条为以下利为指征,判断厥阴病之寒热胜复。
热化者便脓血,主以白头翁汤;热入阳明下利檐语者,大承气汤;寒 化者,阳虚下利清谷,主以通脉四逆汤。
三是呕啰,376〜381条以呕啰判断寒热之进退。359条为寒热错杂之 呕,主以干姜黄苓黄连人参汤。寒化而呕者四逆汤、吴茱萸汤;阳复 而脏病移腑者,小柴胡汤主之。
四是以脉之阴阳,判断寒热之进退,散见于全篇。
其他如咽痛、饮食、烦躁、汗出等,亦皆用以判断寒热之进退。
由此可见,厥阴篇的实质是在脏寒的基础上,形成寒热错杂证。既然 寒热错杂,就有寒化热化两途,因而厥阴病全篇,皆是以不同指征, 从不同角度,判断寒热之进退,井然有序。
4、乌梅丸的方义俗皆以乌梅丸仅治虫尤厥,所以在解释乌梅丸方义时, 皆奔就虫而来,曰就“得酸而安,得辛则优,得苦而下。"此解失去 了乌梅丸的真谛。
厥阴篇的本质是因肝阳虚而形成寒热错杂证,治之亦应在温肝的基础 上调其寒热,寒热并用,燮理阴阳。所以乌梅丸中以附子、干姜、川 椒、桂枝、细辛五味热药以温阳,益肝之用;人参益肝气,乌梅、当 归补肝之体;连柏泻其相火内郁之热,遂形成在补肝为主的基础上, 寒热并调之方。
乌梅丸实由数方组成。蜀椒、干姜、人参乃大建中之主药,大建中脏 之阳;附子、干姜,乃四逆汤之主药,功能回阳救逆;肝肾乃相生关 系,子寒未有母不寒者,故方含四逆,母虚则补其母;当归、桂枝、 细辛,含当归四逆汤主药,因肝阳虚,阳运痹阻而肢厥,以当归四逆 汤;苓连参姜附,寓泻心之意,调其寒热复中州斡旋之功,升降之职。 乌梅丸集数方之功毕于一身,具多种功效,共襄扶阳调寒热,使阴阳
臻于和平,故应用广泛。若囿于驱虫尤、下利,乃小视其用耳。
因厥阴病的实质是寒热错杂,其演变有寒化热化两途,所以厥阴全篇 都是讨论寒热转化问题。寒热错杂者,有寒热多少之别,故有乌梅丸、 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苓黄连人参汤;寒化者,有轻重之殊,方有当归 四逆汤、吴茱萸汤、四逆汤等;热化有白虎、承气、白头翁汤,楣子 豉汤等。
(二)我对乌梅丸的应用 厥阴病的实质是肝阳馁弱,形成寒热错杂之证,肝阳馁弱,则肝用不 及,失其升发、疏泄、调达之性,因而产生广泛的病证。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 人的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过程,皆赖肝之春生少阳之气的升发疏 泄。犹自然界,只有春之阳气升发,才有夏长、秋收、冬藏。无此阳, 则生机萧索,生命过程必将停止、终结。
2、 调畅全身之气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息,则气立孤绝;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周身气机之调畅,皆赖肝之升发疏泄。百病皆 生于郁,实由肝郁而发。肝阳虚,肝即郁,木郁而导致五郁。当然, 五郁有虚实之分。
3、 人身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代谢,精的排泄,月经来潮,浊物排 泄等,皆赖肝的升发疏泄。
4、 木能疏土,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胆汁的生成与排泄。
5、 调畅情志。肝藏魂,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与人之情志紧密相 关。
6、 肝藏血,调节周身之血量及血的循行。
7、 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筋、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8、 肝经所循行及络属各部位的病变。
9、 奇经八脉皆附隶肝肾,故奇经病多与肝相关。
10、肝为罢极之本。 肝具广泛功能,故肝失舒启、敷和之性,则必然影响上述各项功能, 产生广泛病变。而厥阴篇中只限于肝阳馁弱而产生的寒热错杂之病 变,实为肝病的一小部分,并非肝病之全部。如肝热生风,内窜心包, 下汲肾水,入营入血及真阴耗竭等,皆未论及。温病补其不足,实为 仲景之功臣。凡肝阳馁弱寒热错杂而产生的上述各项功能失常,皆可 用乌梅丸为主治之,因而大大扩展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
(三) 乌梅丸的应用指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