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当代游戏理论述评
第1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一、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游戏的思想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
第2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二)游戏和儿童人格的发展
第1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一、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游戏的思想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
第2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二)游戏和儿童人格的发展
“自我”调节和平衡“伊特”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的机制
2、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释放因内驱力受社会压制而产生的紧张和压力
游戏满足了孩子想做大人的愿望。
游戏帮助儿童掌握创伤事件,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
3、儿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的时期是短暂的
第3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二、埃里克森的掌握理论
1、游戏有助于各阶段任务的完成,有助于积极自我的建构
2、儿童的游戏存在性别差异
微观的空间结构上的差异
游戏的内容上的差异
第4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三、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1、强调游戏对于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的价值。
2、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的成年生活的重要性。
3、推动了人格和行为矫正技术的发展
4、认识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5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第二节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一、游戏的认知本质:同化超过了顺应
由于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有两种情况:
一是顺应超过了同化:外部的影响超过了自身能力,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模仿。
二是同化超过了顺应:主体自身的兴趣与需要超过了外部影响而占居主导地位,主体只是为了自我的需要与愿望去转变现实而很少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这是游戏的特征。
第6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二、游戏的功能
(一)对新的刚刚出现的、不完善的心理机能进行练习、巩固,使它得到丰富与发展。
(二)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第7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三、儿童游戏的类型
年龄
认知发展阶段
游戏类型
0-2岁
感知运动时期
练习性游戏
2-7岁
前运算阶段
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
7-12
具体运算阶段
规则游戏
第8页,此课件共23页哦
四、儿童游戏的发生和发展
(一)感知运动活动时期游戏的发生、发展
(二)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游戏的发展
(三)象征性游戏的两个方向发展:
第9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五、皮亚杰游戏理论的贡献
。
,冲击了游戏-学习对立观。
。
第10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第三节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心理发展的实质: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
高级心理机能的特点:随意、主动、概括、抽象、中介
精神工具的使用,形成了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的个体发展:人际之间的机能到个体的内部机能
第11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二、游戏的主要观点
1.活动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
3. 强调游戏的社会本质
4.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
第12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三、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
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游戏是怎样出现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的,即游戏的个体起源问题。
二是游戏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第13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一)游戏的发生
维果茨基认为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实现的愿望的时候,就发生了游戏。
游戏的实质是愿望的满足。
第14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二)游戏活动的特点
第15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三)游戏的发展价值
第16页,此课件共23页哦
四、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的贡献
1. “游戏先于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赋予了游戏更高的认知发展价值。
。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第17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第四节 游戏的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