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中国城市化扩大内需了吗.docx

格式:docx   大小:954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城市化扩大内需了吗.docx

上传人:jllzaxwb 2016/9/24 文件大小:9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城市化扩大内需了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城市化扩大内需了吗120404282012级经济二班陆亮【摘要】采用全国数据分别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比较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水平、结构、市场变动趋势和特征等各方面的差异,然后分析城市化滞后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影响;在构建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城镇化与内需增长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与内需增长之间的相互促进效应明显,城镇化战略不仅有助于扩大内需水平,更有助于内需结构的调整;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都有助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其中消费增长对城镇化的推动效应更显著。其政策含义是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放在首位,对投资加以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城市化的内需扩大效应和内需调整效应。【关键词】城市化;居民消费;投资;VAR模型;引言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达外贸依存度不断加剧,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外贸出口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我国经济达发展方式不得不进行深化改革,扩大内需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研究的热点。而城市化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消费、投资与出口,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市场风险日益加剧,导致外贸出口的难度加大,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却不平衡,当前的现实发展情况是贸易顺差、投资高速增长,然而消费增长却相对滞后,并且消费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必须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实现产业结构格局的优化升级,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来,中央政府旨在强调扩大国内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一五规划”将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十七大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在当前国家旨在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转变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我国城市化发展及城乡居民需求为中心论题,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居民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动以及两者之间关系,力图在发挥城市化发展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作用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利用理论模型分析我国城市化与国内消费需求的关系,提出人口城市化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途径。利用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方法,考察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变动趋势和特征。利用计量经济学建立模型的方法实证人口城市化与国内消费需求的关系。以城市化发展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关系作为研究切入点,对于发挥城市化进程对扩大内需的积极推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综述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发表了一篇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的论文,通过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建立了一个基于二元经济框架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早期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探讨了关于传统部门的劳动力转移及其在现代部门中重新就业,推动了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基本思想是城市工业部门资本家为获得更大利润,增加固定资本存量的投资,此时的整个边际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在新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下,资本家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又创造了更多的利润,从而循环下去,直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完全消失,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缩小了城乡的差距。此时,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作用与工业化,使得经济由二元结构向现代化结构转变。然而刘易斯模型忽视了存在农业技术进步的农业部门作用,仅描述了城市工业部门的扩张,将农业部门仅仅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个隐性因素,这显然存在不足。拉尼斯——费模型对此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它同时描述了农业部门发展与城市工业部门扩张的过程,更好的解释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拉尼斯和费景汉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时期,小于不变制度工资大于零的时期以及大于制度工资的时期,在整个过程中,城市工业劳动劳动生产率的推进就是一个工业化过程,因此模型中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推进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要条件。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根森在《农村剩余劳动与二元经济的发展》一文中创立了一个新的二元经济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内在作用。它不同于刘易斯与拉尼斯——费模型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建立在剩余劳动和不变工资的假定之上,也不认为农业中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同时不承认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固定不变。该模型认为,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均粮食供给,当人均粮食的供给增长率大于最大人口增长率,则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当这些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