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玉米病害图谱.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玉米病害图谱.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2/2/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玉米病害图谱.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玉米病害图谱
玉米病害图谱

农业aishuzhai 收录于2011-04-20

玉米大斑病
分布与危害
玉米大斑病是分布较广,为害较重的病害。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春玉米和南方海拔较高、气2—78×13—17(um)。
f. sp.zeae表现对玉米的专化致病性和对高粱有专化致病性的高粱专化型S.turcica .sorghi。玉米大斑病菌美国报道有4个生理小种。我国已发现1号、2号和3号小种。1号小种侵害水平抗性的多基因材料,产生萎蔫斑,在Ht1单基因材料上产生褪绿斑;2号小种在这些材料上都产生萎蔫斑。2号、3号小种虽不是优势小种但呈上升趋势。
侵 染 循 环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成为翌年病害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带有未腐烂病残体的粪肥及带病种子也可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气流、风雨传播,主要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也可从气孔侵入致病。
发 病 条 件
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品种、气候条件和耕作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玉米感病品种的推广是本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在种植感病品种并有一定数量菌源的条件下,发病的轻重则取决于温度和雨量。通常7~8月间平均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地区,适于大斑病的发生流行。植地轮作或合理间套作的发病轻;春夏玉米早播比晚播的病轻;稀植的比密植的病轻;育苗移栽的比同期直播的病轻;肥沃田比瘦瘠地的病轻;地势高、通透好的比地势低湿的病轻。
防 治 方 法
该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1)选种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如:京早1号、北大1236、中玉5号、津夏7号、冀单29、冀单30、冀单31、冀单33、长早7号、西单2号、本玉11号、本玉12号、辽单22号、绥玉6号、龙源101、海玉89、海玉9号、鲁玉16号、鄂甜玉l号、滇玉19号、滇引玉米8号、农大3138、农单5号、陕五9ll、西农ll号、中单2号、吉单lol、吉单131、C103、丹玉13、丹玉14、四单8、郑单2、群单105、群单103、承单4、冀单2、京黄105、京黄113、沈单5、沈单7、本玉9、锦单6、鲁单15、鲁单19、思单2、掖单12、陕玉9号。(2)加强农业防治 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3)药剂防治 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相 关 图 片
0 && >0){if(>=7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