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体育与健康课件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就在?组织法?中指出“安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安康和社会适应幸福的一种完美状态〞的安康观。
〔Health is defined in WHO a 生活方式
第四节 安康教育概论
卫生保健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不安康的行为因素来到达预防疾病、促进安康的目的。而安康教育那么是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或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安康观,自愿采纳和承受有利于安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来到达增进安康的目的。
第四节 安康教育概论
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不安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
〔2〕安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四节 安康教育概论
在我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多数地区超重的人数增加了2~6倍。
%%,%〔北京市1990年只有 %〕。
第四节 安康教育概论
当前甚至在以后相当长的 一段时间,对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们还不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也很难找到预防的疫苗,因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我国人群的安康构成了宏大的威胁。
第四节 安康教育概论
2004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博士在五十七界世界卫生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当今世界上:约28 亿人依靠每天缺乏两美圆维持生活;约48亿人生活在发生冲突的地区,为他们的生命担惊受怕;约12亿人在困难的寻找清洁用水;约4000万名妇女、男子和儿童感染了艾滋病;每年约有50万名妇女死于分娩;约13亿人吸烟,导致他们患病和早逝;每年约有120 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世界上因疾病、痛苦和死亡的人数令人吃惊。〞
第四节 安康教育概论
第四节 安康教育概论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 2001年开展的一项研究说明,到2050年,美国将有2900万人患有糖尿病。据估计,目前美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1600万。
因此,要到达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目的,降低其对人类安康的危害程度,只有通过安康教育,这是兴隆国家在同慢性病长期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历。
第四节 安康教育概论
第四节 安康教育概论
冠状病毒
〔3〕安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与行为相关的
传染病行为相关传染病也是如此。
资料报道1989年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本科生的调查,自1978~1987年的10年间,大学生中因心理障碍休、
退学的人数逐年上升,
并成为休、退学原因
的第一位。
第四节 安康教育概论
〔4〕通过安康教育能有效维护大学生
心身安康
第四节 安康教育概论
〔5〕安康教育能满足全社会人群对保健知
识的需要,从而降低医疗费用的上涨
随着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治疗费用也在不断增加,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医疗费用是国民总产值的4%~5%,到20世纪80年代上升到了11%,%,最近10年来虽有所控制但还在不断上升。
我国自90年代初以来,人均医疗费用年增长率大约在20%以上.
从战略上看,安康教育是降低医疗费用、保障人民安康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第四节 安康教育概论
北京某大学连续6年间曾有7人企图自杀。
目前我们还不能用其他的保健技术和方法降低大学生饮酒、吸烟、药物滥用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行为引起的安康问题和自杀他杀事件。
已经证明在综合性大学里全面开展安康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心身安康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对安康教育前后调查的结果显示,安康教育前后大学生的心理安康状况有明显改善。
对安康促进/安康教育
概念的理解〔一〕
安康教育是针对个体 知 信 行 改变
安康促进是针对政策与环境和社区改变 (总的行为环境的改变)
安康促进
环境
行为
安康
对安康促进/安康教育概念的理解〔二〕
安康教育:
主体:医务人员
核心: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
主要任务:发动个人为促进自己的安康改善行为
安康促进:通过政府倡导、出台政策、改善环境、提供效劳、社会发动、安康教育、跨部门合作保护和促进安康,进步生活质量
主体:政府或政策制定者
核心:支持性环境
主要任务:社会发动
第二节 影响安康的因素
一 行为和生活方式(behavior life pattern)
二 环境 (environment)
三 生物因素〔biolog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