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宋伟:《观沧海》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宋伟:《观沧海》教案.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22/2/20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宋伟:《观沧海》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书院中学教学设计纸(2009版) 第____份教学设计 第1页 总第_____页
教师:__宋伟_ 学科:_语文__ 年级:___六__ 备课日期:_2011_年_10__月_14_日
书院中学教学设计纸(2009版) 第____份教学设计 第1页 总第_____页
教师:__宋伟_ 学科:_语文__ 年级:___六__ 备课日期:_2011_年_10__月_14_日
课题
观沧海
课型
基础/拓展/基础
新授/复****练****讲评/新授
教学
目标
通过吟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感受作者凯旋的喜悦之情。
通过品诗,领悟作者博大的政治胸襟和统一国家的愿望。
重点
感受作者凯旋的喜悦之情和伟大政治抱负。
难点
理解作者描写虚景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曹操吗?请说说你所了解的曹操。
(学生回答问题,在回答中导入到今天的课题之中。)
同学们,其实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毛泽东十分欣赏曹操。今天,我们将要
学****他的一首诗歌《观沧海》。在学****这首诗歌之前,我先
介绍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军北上,消灭北方军阀袁绍集团的残余势力,安定北方,在凯旋途中,经过河北,登临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
这首荡气回肠的诗篇。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兴趣。
书院中学教学设计纸(2009版) 第____份教学设计 第2页 总第_____页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吟诗。
学生齐读。
个别朗读。
二、品诗。
1、诗歌的题目是《观沧海》,“沧海”能否换成“大海”?
2、“东临碣石”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明确:登上。
“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临”是将要的意思。
“临《千字文》”中的“临”是照着模仿的意思。
3、作者观沧海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水 澹澹

山岛 竦峙
树木 丛生 实景
百草 丰茂
秋风 萧瑟
洪波 涌

日月 银河 虚景
在学生吟诵的过程中,纠正学生朗读不到位的地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查字典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词语意思
的迁移,在不同
的语言环境下
有不同的解释。
书院中学教学设计纸(2009版) 第____份教学设计 第3页 总第_____页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4、对于虚景的解释。
作者运用奇特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海浩荡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