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析网络贷款诈骗.docx

格式:docx   大小:9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网络贷款诈骗.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2/20 文件大小: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网络贷款诈骗.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网络贷款诈骗
 
 
 
 
 
   
 
 
 
林鹏飞 钟雪娇 邱穗儿 张国伟 竹怀军
摘 要:由于门槛低、资金运转快、投资理财手续便捷等优点,网络贷款发展迅猛,并受到许多中小微型企网络贷款的立法方面虽然已出台部分法规,但是相对于网络贷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仍显不够,这也
是对于网络贷款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网络贷款诈骗的含义
从网络贷款诈骗的词语组成来看,由“网络贷款”与“诈骗”组成,“网络贷款”从本文上述内容中可表述为由P2P网络贷款平台提供与借贷有关的服务,使借贷双方通过互联网实现借款与贷款的一种贷款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可表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综上,网络贷款诈骗可表述为:在网络贷款活动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的行为。
五、网络贷款诈骗的犯罪构成
(一)犯罪主体。网络贷款诈骗的主体为单位或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网络贷款是贷款人(投资人)、借款人、网络贷款平台三方以资金为中心共同进行的活动,由于现阶段网络贷款的交易虚拟性、线上交易性、信息不对称、监管困难等缺陷,因此,在网络贷款活动中贷款人(投资人)、借款人、网络贷款平台三方都可能成为网络贷款诈骗人。
(二)犯罪主观方面。网络贷款诈骗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故意实施诈骗行为。
(三)犯罪客体。网络贷款诈骗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包括国家正常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一些网络贷款平台本身属于金融机构,网络贷款诈骗无疑会妨害平台的正常经营进而破坏金融机构管理制度,妨害国家正常金融管理秩序。
(四)犯罪客观方面。网络贷款诈骗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网络贷款活动中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受害人基于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产生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行为人借此非法占有受害人的财产,受害人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国家正常金融管理秩序受到妨害。欺骗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受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行为人虚构的事实或隐瞒的真相既包括过去的事实也包括现在和将来的事实,并且其欺骗行為应当是对其进行网络贷款活动有较大影响并且其程度超出一般人的容忍程度,足以使受害人产生认识错误。
实施欺诈行为的(即贷款平台诈骗方)可能是贷款人、借款人、网络贷款平台中的任一方,也可能是两方联合实施欺骗,而被欺骗方包括财产所有人和对财产有处分权限的人。
在网络贷款平台作为诈骗方时,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贷款平台诈骗贷款人(投资人),二是贷款平台诈骗借款人。前者贷款平台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的手段,虚构“借款标”等事实,并以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吸引投资者投资,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在此类网络贷款诈骗中,诈骗方往往是有较为稳定的组织,有预谋地长期持续地实施诈骗,所涉及的金额大、受害人多,在社会影响较大。后者诈骗方多是以贷款平台的名义,虚构网络贷款活动,主动寻找借款人和吸引借款人,以各种手段使借款人为达成借款的目的向诈骗方支付金钱,此类网络贷款诈骗活动中,在生活中较为常见。
在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