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钻石知识
1
编辑课件
把“它”当做最好的朋友
美钻的魅力源于优良的品质,喜欢一个人,必定会想方设法去了解他,钻石同样,喜欢它,就去了解它,了解到它,才会更爱它。
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它的稀有、珍贵、坚韧都是现代女人的写照。石的克拉重量越大价值越高,但还要考虑颜色、净度和切工。
1ct= 1分=
,称其为小钻;
—1ct可按裸钻分级,也可按镶嵌钻分级,称为中钻;
大于1ct必须按裸钻分级标准进行详细分级,称为大钻。
13
编辑课件
14
编辑课件
Clarity
净度(Clarity)以钻石内的瑕疵多少决定。瑕疵可能是天然的杂质或裂痕。瑕疵的数量、位置、大小等都会影响评级。钻石矿开采出来的金刚石中,只有20%可以成为宝石,其余的因为瑕疵较多通常只能作工业用途。而20%的宝石级钻石中,大部分都包含肉眼可见的瑕疵。在此级别以上的钻石较为大众喜爱。至于属完美级别的钻石更为罕有,被称为“博物馆级”钻石。通常使用10倍放大镜观察钻石内部及表面瑕疵的大小、数量、分布及对钻石光彩影响的程度,分出等级。一般通行的净度分级如下:
FL - “Flawless”,完美无瑕。在十倍放大镜下内外俱无瑕疵。
IF - “Internally flawless”,内部无瑕。在十倍放大镜下只有表面有轻微花痕。
VVS1, VVS2 - “Very Very Slight”,非常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镜下只有很难看见的瑕疵。VVS1 净渡高于VVS2。
VS1 and VS2 - “Very Slight”,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镜下可看见瑕疵,但肉眼难以辨认。VS1净渡高于VS2。
SI1 and SI2 - “Slight Inclusions”,小瑕疵,肉眼可能看见。
I1, I2 and I3 - “Imperfect”,有瑕疵,可以被肉眼看见。
15
编辑课件
16
编辑课件
17
编辑课件
给定的钻石净度级别不是固定不变的。因镶嵌或日常佩戴过程中种种意外都可能造成钻石损伤,导致净度级别下降。如无瑕疵( FL )的钻石被刮了一条划痕,可能降至内部无暇( IF ),若底尖破损,可降到 VVS2 级或更低
18
编辑课件
Color
钻石的色泽会因为化学上的杂质而有所偏差。完全纯正的钻石应该是透明无色的。钻石偏向不同的颜色会影响它的价值。绝大部分的钻石都是因为带有氮原子而偏黄。白钻越偏黄,价值便越低。但是偏粉红或蓝的钻石价格却较高。颜色强烈偏向粉红或蓝的钻石可能是价值连城。
一般的方法是把钻石按偏黄的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把样品与已知色级的比色石对比确定,以D级最高,Z 最低。
无色: D, E, F
接近无色: G, H, I, J
微黄: K, L, M
轻浅黄: N, O, P, Q, R
浅黄: S, T, U, V, W, X, Y, Z
19
编辑课件
20
编辑课件
Cut
指金刚石是如何从原先开采的石矿中切割成宝石。切割往往是最能影响钻石的品量及价值的一个指标,但是它却没有单一的分级方法。
21
编辑课件
Round brilliant
圆形钻石标准的58个切面除了桌面与尖底面之外,其它的切面都是8的倍数,而不是圆明亮型的切割通称为花式切割(Fancy Cut)。
冠部(Crown):钻石上面的部分称为冠部,包括一个桌面(Table)、八个星面(Star Facet)、八个风筝面(Bezel Facet)与十六个上腰面(Upper Girdle Facet),总共三十三个切面。
腰围(Girdle):钻石最宽的部位,也是分割钻石上面的冠部与底下亭部的交界处,腰围是珠宝镶嵌时用来固定钻石的地方。
亭部(Pavilion):钻石下面的部分称为亭部,也就是从腰围以下到钻石尖端的部分。包括十六个下腰面(Lower Girdle Facet)、八个亭部切面(Pavilion Facet)与一个最底下的尖底面(Culet),总共25个切面;因为钻石并不一定有尖底面,所以无尖底面的钻石亭部只有24个切面,切面总数则为57个切面。
22
编辑课件
钻石各部位名称
23
编辑课件
一颗完美车工的钻石,是要把从外部射入钻石的光线全部凝聚,再由桌面(Table) 与冠部所有刻面(Crown Facets)全反射出火光与火彩。底部切割太深,光线无法在内部折射而产生漏光现象;底部切割太浅,光线便随即从底部走光,两者皆无法使钻石全反射出令人着迷的光彩。切割太浅你可从正面看到鱼眼(Fish-eye) 现象,而切割太深则会看到钉头(Nailh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