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29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1902282095 2016/9/27 文件大小:1.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课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南京晓庄学院王海【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概念解释“百家”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批判兴起原因经济:井田制瓦解政治:分封制崩溃阶级关系上士阶级的崛起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派别代表及观点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及观点墨家:墨子及观点法家:韩非子及观点“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中国文化基础历史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道家:老子、庄子子及观点2、教材建议本专题是“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第三、儒家思想充分吸取众家之长,经孔子创立、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西汉发挥。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思想。第四、对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简要分析并指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其中重点讲述儒家思想。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抗震救灾”素材启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分析】本课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本课难点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设计思路】围绕“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各家思想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问题研讨】本节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专题内容,内容丰富,但在备课中对查阅资料不够完整,教学中对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的深入讲解度把握不够准,课题之间的过渡还需要流畅,课堂气氛不活跃,问题设计缺乏新颖。但个人认为在教学导入中结合现实生活。课堂总结感染力度强,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弘扬民族文化。争取更大进步。【教学流程】新课导入【出示课件】“抗震救灾”感人图片,让学生指出从国家领导人,人民子弟兵,社会各界,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全世界人民对灾区帮助的画面,这是什么力量汇聚在四川灾区呢?。这些表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导入新课教学过程教师提问: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最大特点为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出现空前绝后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板书: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教师提问::“百家争鸣”中所谓“百家”真是一百家吗?“争鸣”又指什么呢?学生回答:所谓“百家争鸣”指诸子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