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ppt

格式:ppt   大小:1,724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ppt

上传人:1485173816 2022/2/21 文件大小:1.6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一、写作背景
政治背景
?唯批?写于1908年2月—10月,当时的俄国正处于1905年革命失败之后。
1905年俄国革命
“取消派〞 :要放弃无产阶级的革命指导权,这是孟什维克中绝大多数人的主张者心动。
旗动!
风动!
2.俄国马赫主义者攻击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完全是贝克莱早就宣扬过的“物质是无〞的旧调重弹。
贝克莱还攻击说,唯物主义既成认物的存在,又成认心内的存在(其实是外部世界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就是假设感性客体(指认识对象)有二重存在,就是把一个统一的感觉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从而陷入了二元论,犯了“二重化〞的错误。
3、俄国马赫主义者的“经历符号论〞,来源于贝克莱的“自然符号论〞 。
“经历符号论〞是和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对立的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理论。
#·¥%…*
(三) 说明哲学上两个根本派别的对立和斗争是不可调和的,揭露俄国马赫主义者抹煞这种对立和斗争的虚伪性。
1、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成认哲学上存在着两大根本派别的对立和斗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关键问题就是:我们的感觉、意识来源是什么?唯物主义者说是物质,贝克莱说是“理性的意志〞,休谟主义者说意识的来源我们是绝对不能知道的。
——弗雷塞
2.以休谟、狄德罗哲学为例,进一步说明哲学中的根本派别的对立和斗争
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休谟认为,人们只能认识知觉和映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身,知觉是唯一的存在。要追究知觉的来源,只能由经历来解决。但是经历不能超出感觉和知觉,因此,知觉的来源是不可知的。休谟的这种疑心论和不可知论并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 ,揭露和驳斥了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和二元论;从感觉是外部世界作用于感官的结果,感觉是物质长期开展的产物,感觉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感觉同客体是一致的等四个方面,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
第二章 第三节 论自在之物
(一)指出一切马赫主义者都拼命攻击“自在之物〞?
为什么一切马赫主义者都拼命攻击“自在之物〞?
唯物主义的“自在之物〞有两层含义:
一是与主观映象相对,指头脑以外的客观对象. 与〞物质〞同义.
一是与〞为我之物〞相对,指尚未认识的东西.
成认自在之物,也就是成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和根底。
为什么要首先回击公开的敌人切尔诺夫为了自在之物对恩格斯的攻击?
(二) 引证恩格斯对不可知论的批判,驳斥切尔诺夫在自在之物问题上对恩格斯的两点攻击。
驳斥切尔诺夫的第一点攻击:指责恩格斯批判康德的“自在之物〞是不懂近代哲学。
对恩格斯的: “在近代哲学家中,休谟和康德就属于这一类〞 ,切尔诺夫在这里所玩弄的,是他一贯使用的“伏罗希诺夫〞式的手法。
“德国的新康德主义者企图复活康德的观点,而英国的不可知论者企图复活休谟的观点,那么,鉴于这两种观点在理论上和理论上早已被推翻,这种企图在科学上就是开倒车,而在理论上只是一种暗中承受唯物主义而当众又加以回绝的羞羞答答的做法。〞
——恩格斯
首先,恩格斯所举从煤焦油里提炼出茜素的例子,是用来驳斥康德的不可捉摸、不可理解即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而不是用来驳斥马赫主义反对的那种客观存在的“自在之物〞。
其次,恩格斯认为自在之物未被认识,不是不可认识;
最后,列宁深化地指出:切尔诺夫的错误在于他不理解恩格斯批判康德“自在之物〞的内容是什么。
驳斥切尔诺夫的第二点攻击:责难恩格斯用理论的观点批判康德的“自在之物〞不能成立 。
恩格斯: “既然我们自己可以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效劳,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末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结束了。〞
(三) 列宁发挥恩格斯的观点,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并指出这些结论是建立在人类理论根底之上的 。
“三个结论〞的内容
第一个结论: “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
第二个结论: “在现象〔映象〕和自在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那么的差异。差异只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
第三个结论: “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考虑,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
“三个结论〞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结论是根本前提,它决定了这种认识论的根本性质。
第二个结论是第一个结论的必然结果。

第三个结论是在前两个结论的根底上得出的,但对它的正确解决对于坚持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