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儒家思想的概况.ppt

格式:ppt   大小:3,040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儒家思想的概况.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2/21 文件大小:2.9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儒家思想的概况.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儒家思想的概况
第1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先秦儒学
汉代经学
宋明理学
清代朴学
第2页,此课件共51页哦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孟子及其著作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 著书有《孟子》七篇。
被定为孔子的唯一继承者,被称为“亚圣”。
第14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孟子的基本思想
性善: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第15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孟子的基本思想
在政治思想方面,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他在这里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在那个时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
孟子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仁政”的观念,即主张国家要养民,要实行“仁政”,并且就实施“仁政”提出许多具体措施。
第16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先秦儒家的分化(儒分为八)
孔子死后,分化出来八个门派(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之儒、仲良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他们的代表人物主张不同的观点,他们相互批评、互相争论。
第17页,此课件共51页哦
3、荀子及其思想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其思想集中反映于《荀子》一书。
第18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先秦诸子关于人性的观点
诸子百家其主要人性探讨是从以下诸问题所出发的:
1 、什么是人性?也就是人性的定义是什么
2 、人性是什么?善?恶?无善无恶还是有善 有恶?
3 、人性具不具有变易性?也就是说人性可不可变?
4、如果可变,那么其改变趋向和途径又是什么?
第19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先秦诸子关于人性的观点
1、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孔子最早谈到了人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不过,他没给人性下什么定义,也没有明确回答人性是善是恶,只是强调了人性基本平等和可塑。孔子对人性这个很复杂的问题,他明智之处就是少谈、不武断下结论。
第20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
2、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力倡人性善论,人性之所以是善,是因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具有先天的道德萌芽,认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这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生固有的,“善端”代表人的善,人心有善端,就表现为人性之善,所以人性是善的
第21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
3、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生来的本性是恶,人的本性都是好利求欲的,人人都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由于人人都有物质欲望追求,是性中自有,不待学而自然的,正是这种物质欲望的追求,决定了人性的恶。
第22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
4、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  
在告子看来“性无善无不善也”,善与恶都不是性,而是后天教育培养性的改变,由于教育和环境的不同而使性或变为善、或变为恶。
第23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
5、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
世硕认为,人生来具有“善”与“恶”这两种不同的自然属性,是先天具有的,与生俱来的。这如同气有阴阳一样,阳气表现为善,阴气表现为恶,因此人有善有恶。
第24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
6、老子、庄子的性自然说
道家认为人性即人的自然性。自然性最明显的特点是原生性,《老子》“善之与恶,相去若何”、“见素抱朴”,用原生之“朴”来形容人的本性。庄子则是进一步发展了性“朴”之说。
第25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
7、墨子的性自利自爱说
墨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男女”和“生利”,是“自利”和“自爱”
第26页,此课件共51页哦
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
8、法家诸子的性好利说
  
法家多用“情”和“欲”来描述人性,其核心是“利”。《管子》说“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天下”,《商君书》说“民之性,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所利”、“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