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耳鼻喉科名解大题。.doc

格式:doc   大小:170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耳鼻喉科名解大题。.doc

上传人:幻影 2022/2/21 文件大小:1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耳鼻喉科名解大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耳鼻喉科名解大题。
耳鼻喉科名解大题。
耳鼻喉科名解大题。
耳鼻咽喉外科学名词解释
鼻科学
1.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沟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2. 利。
3. 任克间隙(Reinke间隙):是声带粘膜下的固有层;是一薄而疏松的纤维组织层。
4. 声门裂:两侧声韧带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分。
5. 声门旁间隙:其前外界是甲状软骨,内下界是弹性圆锥,后界为梨状窝粘膜。跨声门型喉癌易侵犯此间隙。
6. 弹性圆锥:前端附着在甲状软骨板交界线内面近中线处,后端位于勺状软骨声带突下缘。
7. 四凹症:在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向内凹陷的现象。
(supraglottic portion)位于室带之上,其上口通喉咽部,呈三角形称喉入口,声门上区前壁为会厌软骨,两旁为杓会厌皱襞,后为杓状软骨,介于喉入口与室带之间又称喉前庭(vestibule)。
(glottic portion):位于室带与声带之间,包括:①室带(ventricular band)②声带(vocal cord)③喉室(laryngeal ventricle)内含粘液腺分泌粘液润滑声带。
(infraglottic portion):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缘以上的喉腔,上部较扁窄,向下逐渐扩大为圆锥形并移行至气管,幼儿期此区粘膜下组织结构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水肿引起喉阻塞。
耳科学
1. 颞线:颅中窝底硬脑膜平面的标志。
2. 道上棘:颞线以下,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有一个小棘状突起。
3. 道上三角区:道上棘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表面粗糙稍凹陷的三角形区域,又称筛区,为乳突手术时确定鼓窦位置的重要标志。
4. 乙状沟:乳突内侧面为颅后窝的前下方的弯曲的深沟,乙状窦位于其中,乳突手术时易损伤乙状窦造成大出血。
5. 光锥:用耳镜检查鼓膜时,自脐向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
6. 鼓岬:为鼓室内壁较大的膨突,系耳蜗底周所在处,其表面有鼓室神经丛。
耳鼻喉科名解大题。
耳鼻喉科名解大题。
耳鼻喉科名解大题。
7. 卵圆窗:为镫骨足板及其周围的环韧带所封闭,通向内耳的前庭。
8. 圆窗:为窝窗膜所封闭,又称第二骨膜,与镫骨足板平面成直角,内通耳蜗的鼓阶。
9. 匙突:位于前庭窗之前的稍上方,为骨膜张肌管的鼓室端弯曲向外形成;鼓膜张肌的肌腱绕过匙突向外达锤骨柄颈部交界处的内侧。
10.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1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1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中耳化脓性炎症病程超过6—8周时,病变侵及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
13. 胆脂瘤: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状,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
14. 耳源性并发症:由于中耳、乳突解剖上的特殊性,急、慢性中耳乳突炎极易向临近或远处扩散,由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15. 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障碍、耳鸣和耳胀满感为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16. 眩晕:为临床常见症状,属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多表现为自体或周围物体沿一定方向与平面旋转,或为摇晃沉浮感;是一种人体空间定位平衡障碍。
17. 头晕:头重脚轻感或晕厥感,也用于描述轻度眩晕。
18. 头昏:涉及头部的除头痛以外的任何不适感均可称为头昏。
:患者自语声小,咬字吐词清晰,为自听增强现象。
大题:

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但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此外,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耳鼻喉科名解大题。
耳鼻喉科名解大题。
耳鼻喉科名解大题。
,额窦开口与钩突的关系。
、中鼻***板,中鼻甲常见的变异,Onodi气房(蝶筛气房),眶下气房,蝶上气房。
①下鼻甲后端距咽鼓管咽口仅1~1·5cm。下鼻道前分顶端有鼻泪管开口。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距下鼻甲前端约1·5cm处)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部位。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吴氏鼻—鼻咽静脉丛。
②中鼻甲前部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