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审计职业制度研究论文,会计审计论文论文,论文审计职业制度研究一、概述1、审计职业制度产生的背景2、审计职业制度的要素3、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二、审计职业制度的现状1、组织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是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法律框架。它不仅涉及到审计中介内部治理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各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决定着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规范着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其他交易方进行交易时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不同制度安排下注册会计师个人所负法律责任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历来是相关利益各方关注的交点。长期来看,每一次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制度创新的背后都是相关利益各方利益斗争均衡的结果。短期来看,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直接关系到注册会计师的切身利益,因此是注册会计师行为函数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它会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对预期收益和潜在风险的判断()。在1999年的会计师事务所改制的过程中,我国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基本上套用的是《公司法》。而公司制源于两权分离,然而会计师事务所是两权高度统一,尤其是以人合为本质的。这样势必造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上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完全按合伙制走,除了法规不配套外,由于转轨时期市场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很难为注册会计师所接受;另一方面从采用公司制的现实看,又没能抓住公司治理结构的要点。要么股权过于向个人或少数集团集中,大股东一票制胜,架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甚至于侵害其他股东利益;要么股权过于分散,影响决策效率,造成不稳定因素等。即使在有限责任制下完全按《公司法》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也实质与形式不相符的。新中国审计职业制度的恢复和重建,直接产生于国家对外资进行监督的需要,是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推动的结果。可以说是由政府一手促成的。在我国早期的会计师事务所中也几乎清一色地是行政部门成立的。因此,中国审计职业界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由市场的需求来拉动其成长的机会,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强烈的政府供给推动的特征。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有、公有的经济几乎是我国唯一的经济成分。国家一般来说不可能成立无限责任的单位,且在《注册会计师条例》中明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是“经国家批准的事业单位”。因此,从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恢复到整个《注册会计师条例》规范期间,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在责任承担范围上均是有限责任。或者说在1994年1月1日《注册会计师法》实施之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只存在有限责任一种形式,而1994年后,我国可以成立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部分地区可以选择个人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深圳、海南)。到2001年底,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4287家,其中实行合伙制的共有606家,%,实行有限责任的有3681家,%(米扬,2002)。那么大家为什么要选择有限责任的形式,而较少的选择合伙制?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我国注册会计师允许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出资发起设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并负有有限责任的社会中介机构。在以有限责任方式设立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出资人承担的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正因为在这种制度下,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承担的责任十分有限,会计师事务所的所有者只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审计失败的赔偿责任。其结果一是如果违规所得大于其违规成本,注册会计师就有违规的积极性,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二是注册资本越低,注册会计师出现审计失败时赔偿限度就越低,就越有可能冒险做一些有损于独立审计公信的事。而合伙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以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为特征的,其债务是由合伙人按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责任,合伙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是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的最高标准。会计师事务所是以人合为本质,一方面,能使“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结合到一起;一方面,对于剩余索取权的分享能够激发注册会计师自我监督和约束的热情;另一方面,由于合伙人之间共同的连带责任,使他们利益一致,有利于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质量管理。可以说,采用人合组织形式的合伙制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自身特点决定的,也是国际上通行做法。合伙制无限连带责任的威慑力,使得事务所有强大的动力去讲信誉,一旦某个合伙人有不讲信誉的行为,都可能对其他合伙人造成威胁,因此会首先在事务所内部遭到强烈的排斥;同时因为合伙制的无限连带责任,因审计报告失实而受损的投资者可以要求民事赔偿,这就构成了监督事务所的外部威慑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是注册会计师不得不讲信誉。在这里,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天勤作假后的成本与安达信作假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