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三个太阳》的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个太阳》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unnwldv331 2022/2/22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个太阳》的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三个太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能理清文章结构、顺序;
  2.体会南极人身上所表现的民族胆识、气概和崇高的南极精神;
  3.能说出自己对“三个太阳”的理解和认识;
  4.品析文
1
《三个太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能理清文章结构、顺序;
  2.体会南极人身上所表现的民族胆识、气概和崇高的南极精神;
  3.能说出自己对“三个太阳”的理解和认识;
  4.品析文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能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写,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文章,能理清文章结构、顺序;
  2.体会南极人身上所表现的民族胆识、气概和崇高的南极精神;
  3.能说出自己对“三个太阳”的理解和认识;
  4.品析文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学生欣赏歌曲《种太阳》。
  2.教师:歌中的一个美丽的愿望就是将太阳、将温暖送给寒冷的南极,其实这也是几代中国人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黄传会的《三个太阳》,看一看女画家陈雅丹是如何将三个太阳挂在南极天空的。
  二、 整体感知
2
  朗读课文并思考:
  1.课文是如何组织结构的?(4个小标题)
  2.四个小标题有何特点?(都由一个动宾短语构成)
  这些动作是谁发出的?(女画家)
  三、 合作探究、深入学习
  (一) 投下一个漂流瓶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朗读课文并讨论、概括;
  (2)师生交流;
  (3)明确:这部分写了一个女画家乘坐“极地号”科考船随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去南极体验生活。
  2.文中插叙了画家申请赴南极的'始末,申请过程中画家遇到了哪些困难?交代这 些困难有何作用?
  (1)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画家遇到的困难,探讨交代这些困难的作用;
  (2)师生交流;
  (3)明确:
  所遇困难:名额挤不上,自筹部分经费,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等。
3
  作用:突出女南极之旅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3.当女画家随科考队向南极进发时,她有何表现(“投漂流瓶”第2段)?又有何举动(“投漂流瓶”第15段)?画家的表现及举动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情感?
  (1)找学生朗读第2段、第15段,其他同学思考、讨论问题;
  (2)师生交流;
  (3)明确;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自豪,表明了她对南极、对人类的热爱。
  (二)终于踏上乔治岛的雪原
  思考:到南极后,文章借画家的眼睛给我们介绍了每一位科考队员,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什么精神?
  (1)学生先自读本部分中的第7-12段,概括出每位科考队员身上分别体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2)学生边读边口头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3)明确:这些科考队员身上凝聚的是一种“南极精神”,即热爱祖国、热爱南极及南极事业,吃苦耐劳、乐观坚毅、无私奉献的南极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科考队员,激励着女画家,使他们面对困难奋力拼搏、永不退缩。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