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5古诗两首.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5古诗两首.doc

上传人:qnrdwb 2022/2/2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5古诗两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学****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详细语言环境中,初步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学****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详细语言环境中,初步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背诵这两首古诗;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苏轼和陆游的相关资料和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老师:读课题《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学生齐读古诗。
老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这首古诗。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引导探究
探究一:解诗题,知作者。
(1)老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老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学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精品文档请下载)
探究二:抓字眼,明诗意。
(1)老师指名读古诗。
(2)注释:
题西林壁:。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向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一样.
不识:不能认识,区分。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风光,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3)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屹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精品文档请下载)
探究三:多诵读,悟诗情。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老师:刚刚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别人的意见.)(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反响强化
1。背诵《题西林壁》。
2.老师小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假设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人生哲理。(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稳固提升
1。默写《题西林壁》.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第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