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新儒家的当代发展---浅谈新儒家的发展及对当代中国的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儒家的当代发展---浅谈新儒家的发展及对当代中国的影响.doc

上传人:jllzaxwb 2016/10/2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儒家的当代发展---浅谈新儒家的发展及对当代中国的影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20世纪的思想文化界,大体可分为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其中的保守主义阵营,又以现代新儒家诸贤最具规模和最为体系化,影响也最大。新儒家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代表人物有: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张君劢、钱穆、贺麟、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杜维明和余英时等,新儒家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在学术、政治、社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简述新儒家的简介和儒家诸贤的主要观点的介绍,来简单地了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理论贡献和重要影响,新儒家诸贤及学说的使命感,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以及新儒家受到批判和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新儒家的当代价值及影响,并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关键词:新儒家、心性之学、使命感、现代化、当代价值目录第一章新儒家简介…………………………………………1第二章新儒家诸贤的理论观点……………………………2(一)熊十力…………………………………………2(二)贺麟………………………………………………3(三)牟宗三……………………………………………4(四)杜维明……………………………………………6第三章新儒家的理论贡献…………………………………7第四章新儒家的历史使命…………………………………8第五章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10第六章结语………………………………………………11参考文献……………………………………………………121第一章:新儒家的简介1921年学衡社的成立及1922年学衡杂志的创刊,以纯学术的形式融化新知昌明中国文化的精粹,同时也引发了新儒家哲学思辨的兴起。新儒家名词最早在1933年冯友兰写的《中国哲学小史》中出现,指宋明理学,1941年贺麟《儒家思想的新展开》一文最早用新儒学称谓五四以来立足于弘扬儒家思想的文化保守主义学说。新儒家之所以“新”,如方东美所说:“返宗儒家,融合中西哲学,以建立新儒学”。牟宗三说:“凡是愿意以平正的心怀,承认人类理性的价值,以抵抗一切非理性的东西,他就是儒家,就是新儒家”。当代新儒家的共通点是一方面致力对儒、释、道三家作出新的诠释及应用,另一方面把西方哲学思想融会在中国传统智慧之内,从而肯定中国传统哲学也可发展出民主与科学等现代思想。当代新儒家是有别于历史上自孔孟以来,一直到晚清今古文学派的具有当代意识的政治文化思想流派。当代新儒家是一种保守主义思潮,五四以来,在强烈的民族文化危机意识的刺激下,一些有着忧国忧民怀抱以承续中国文化之慧命自任的知识精英,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重建宋明理学的伦理精神象征,恢复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系统,并以此为根本精神,来吸纳、改造、融合、会通西学,构建一种继往开来“中体西用”式的思想体系,以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政治的现实出路。现代新儒家的诠释则加入了现代意识,和宋明理学援佛入儒一样,新儒家援洋入儒,作西学铨释。当代新儒家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人物有熊十力等人,1950年至1979年为第二代,代表哲学家为牟宗三等人,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人物有杜维明等。其中张君劢、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曾联署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强调“心性之学”为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新儒家所重视的是儒家的心性之学,把它看作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和开发现代科学与民主事业的根据。新儒家的学说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文化哲学,他们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本性和优越性,认为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到程、朱、陆、王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道统”;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是儒家人文主义,它是道德2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统一;儒家的心性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原和核心;只有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西方文化吸纳和会通。第二章:新儒家诸贤的理论观点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公认的有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方东美和杜维明等人,就其中的熊十力、贺麟、牟宗三和杜维明等几人的学术思想作简要的介绍。(一)熊十力在新儒家思想史上,他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但他在生前的影响不及梁漱溟和张君劢,他的学术是象牙塔里的宝物,只局限在很多有效的学术圈子里备受赞叹。杜维明曾对他作这样的评价:熊氏为了自己对儒家之道的见解,孤寂地战斗了一生,他是泥土气息极浓,傲视群伦,甚至有些古怪的儒学大师,他只有一小群坚定不渝的道友和门生,有些人偶尔来听他讲学,主要是出于好奇的缘故。1在熊十力看来,中国问题之解决绝非富国强兵的问题,关键是“信仰”二字,他一生的学术研究,也是为了替国人解决信仰的问题。熊十力把哲学看作是关于本体的学问,他认为孔孟以后的汉学、印度唯识法相学和西方的实证主义,所关心的都是宇宙的枝枝节节,没有揭示出“人生的根蒂”和“宇宙的根基”。体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质不二、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