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4/10/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
刘宁
    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我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张××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她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张××同学趴到桌子上。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张××同学却坐不住了,她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她便开始写作业了。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张××请到了无人的电工室,她低着头,用余光看着我,我让她坐下,她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她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她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她与我班一名男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她“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她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她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她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她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
“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她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她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五年之后,你找不到男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她连声说“谢谢老师”。
    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