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爬天都峰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的: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擅长从别人身上汲取发奋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络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爬天都峰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的: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擅长从别人身上汲取发奋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络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精品文档请下载)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精品文档请下载)
,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精品文档请下载)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精品文档请下载)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大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忧,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和担忧.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抑制各种困难。(精品文档请下载)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宏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