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盐渍化土壤的冲洗改良与排水.pdf

格式:pdf   大小:23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盐渍化土壤的冲洗改良与排水.pdf

上传人:q2299971 2022/2/23 文件大小:2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盐渍化土壤的冲洗改良与排水.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盐渍化土壤改良阶段的排水设
计必须使沟间一点的净入渗的水量不小于冲洗定额,而为了节省冲洗用水,沟边的总入渗水量应尽可能不
要过多地超过冲洗定额。
在改良后的管理阶段,排水的任务是维持土壤水盐动态的良性循环,在非灌溉季节可以允许土壤含盐
量在一定限度内有所提高,为了防止次生盐渍化,积累的盐量在灌溉和降雨季节必须被入渗水淋洗带入深
层并排除至灌区以外。

淹灌条件下的排水

. 排水沟深田间排水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选择适宜的排水深度和间距。由于排水沟(或暗管)的深度和间距是
有紧密联系的: 在满足同一标准的情况下,排水沟的深度越大,可采用的沟距越大。为了改良盐碱化土壤,
要求排水沟的深度必须大于土壤的脱盐深度,通常田间排水沟的深度应不小于 80-100cm。但在土壤经过改
良后,为了防止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在非耕作的临界期间的地下水位必须降低,使地下水埋深大于临界深度 H c
( 在这一深度下毛管上升的水流很小,盐份向上的运动不致造成土壤的盐渍化)。
临界深度决定于一系列因素,如土壤质地、气象条件和地下水的矿化度等。国内文献给出的地下水临
界深度的一些数值见表 12。

表12 地下水的临界深度 (m)

土壤质地 地下水矿化度(g/l)
<2 2 - 5 5 - 10 >10
砂壤,轻壤 - - - -
中壤 - - - -
重壤,粘土 - - - -

Smedema (1988)给出的有代表性地下水临界深度数值为 :

砂 (粗砂 → 细砂) H c = 50 - 75 cm
壤质砂, 砂壤土 H c = 100 -150 cm
细砂壤, 粉砂壤土 H c = 150 -200 cm
壤土,粘壤土,粘土 H c = 100 -150 cm

排水沟的最小深度通常取 D = Hc + ~ m.

除地下水位以外,土壤的盐渍化还受到一系列因素,如蒸发强度、地下水的补给、农业技术实践和植
被等的影响,在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勤浇浅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较小的沟深,而在机耕等要求采用较大
沟距的情况下,则需要较大的沟深。总之,沟深和沟距需要在技术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选择。



当不透水层在有限深度 M, 暗管埋深为 D,间距为 L,田面水层深度为 h,暗管管径为 d 的情况下,见图 8,魏
杰尔尼可夫 (Vegernikov 1939)求得了淹灌和暗管排水条件下入渗强度ε的计算公式。


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