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最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126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oc

上传人:sunny 2022/2/23 文件大小:1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那么。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标准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定评估范围为原那么。
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分别具有以下与工程相关的资料:
——规划区范围、规划功能和布局;
——建设工程用地范围、拟建物平面布置、功能、规模、整平高程和工程投资。
——矿山工程的矿界范围、开采上采上下界高程、采矿方法、开采矿层〔体〕、储量、生产规模、效劳年限投资、保护对象情况、改扩建矿井的开采历史及已采范围。
评估级别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应符合以下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应为一级。
——建设场地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与建设工程和矿山开采工程重要性按表1划分。
、,按表1划分的评估级别如为二、三级那么应提高一级;、平原区用地面积大于等于1km2时,评估级别应定为一级。
矿区面积大于等于5km2时,评估级别应定为一级;矿区面积小于5km2大于等于1km2时,按表1划分的评估级别如为二、三级应提高一级。
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工程重要性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复 杂
较复杂
简 单
重要
一级
一级
二级
较重要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
二级
三级
三级

——规划和建设工程重要性按附录A划分,附录A未列出的其它工程的重要性应根据相应行业建设工程设计规模划分表确定,大型为重要,中型为较重要,小型为一般;未列入相应行业建设工程设计规模划分表的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宜根据其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确定,严重为重要,较严重为较重要,不严重为一般。
——矿山工程重要性由矿山规模和地面保护对象重要性确定,取两者中的较高者,矿山规模大小按附录B确定,大型为重要,中型为较重要,小型为一般。佑护对象重要性按受威胁人数、建〔构〕筑物的重要性划分,取两者中的较高者。受威胁人数大于500为重要,100~500人为较重要,小于100人为一般;建〔构〕筑物的重要性按本条第1款划分。
表3 丘陵山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
判定因素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a
复杂
较复杂
简单




地形坡角
°
>30
30~15
<15
自然陡坡高度m
岩坡
>30
30~15
<15
土坡
>15
15~8
<8




土层厚度m
>10
10~5
<5
岩层厚度
薄层状
中厚~厚层状
巨厚层状
岩层或土层组合
多元组合
二元组合
岩性单一
岩体
结构
与地
质构
裂隙发育程度
有断裂带或裂隙超过4组,间距<
裂隙3~4组,

裂隙少于3组,间距>

贯穿性结构面
与斜〔边〕坡关系e
外倾临空
且倾角>20°
外倾临空且倾角20~10°、
切向临空且倾角≥20°、
顺向不临空且倾角≥15°
外倾临空时倾角<10°
切向临空时倾角<20°
顺向不临空时倾角<20°
地震根本烈度b
≥Ⅷ
Ⅶ~Ⅵ
≤Ⅴ
水文及水文地质
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

中等

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

中等

续表3
注1:自然陡坡系指坡角≥35°的自然土坡或坡角≥60°的自然岩坡。
注2:洞顶围岩厚度不包括强风化层厚度。
注3:贯穿性结构面指岩层层面、岩土界面、断层面及贯穿性裂隙。
注4:用地面积对规划工程是指规划区面积,对建设工程是指建设用地面积,对矿山工程是指采矿影响范围面积。
注5:表中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例中的采空区系指深厚比小于200者。
a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由复杂向简单推定。除自然陡坡高度、贯穿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积比例和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等4大项外,其余项中有5小项首先满足某较高等级时、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即为该等级。自然陡坡高度、贯穿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积比例、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4大项中,有任1小项首先满足某较高等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