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10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读后感.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6/10/4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读后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读后感[摘要]于省吾先生作为古文字学领域的大家,在甲骨文研究中成就卓著,并积累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研究经验。先生在甲骨文研究中提出要以字形为基础,注意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注重文献资料,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批判性的吸收,对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也予以重视;此外还注重多学科的合作,充分利用了考古学和民族学的成果。先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在历史研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关键词]于省吾;甲骨文;考古;文献;民族学一、前言于省吾先生为古文字学大家,著书及发表相关文章甚多,在甲骨文考释上贡献卓著,颇多创见,《甲骨文字释林》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其一生研究甲骨文的精华汇编,由中华书局于1979出版,时隔多年,其价值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没,反而随着学者们对甲骨文愈加深入的研究更显现出其价值,不失为甲骨文字研究中的一部扛鼎之著。商务印书馆编纂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以温故知新,述往思来为宗旨;以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为标尺,重新将此书于2010年出版,以惠及学人,弘扬先学。此次再版,对原书有所删改增补,去粗存精,并加入作者晚年的几篇新考释出的甲骨文字学的文章。二、内容关于甲骨文考释过程中的方法问题,先生认为字形是我们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的唯一基础。古文字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其形、音、义三者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我们研究古文字,既应注意每一字本身的形、音、义三方面的相互关系,又应注意每一个字和同时代的横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时代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纵的关系。”[1]由于历史久远,许多古文字的音、义已发生改变或是不能确知,但是其字形却是明白无误确切不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先生把字形作为古文字研究的核心。在论述过程中,先生治学严谨,力求做到字形演变、字音通假、字义训释等方面都要举出实际证据。先生要求在古文字的研究中实事求是、无证不信。科学“阙疑”,即论据不足的情况下不妄作判断,先入为主的作出结论。引用资料精确可靠,引用材料时采取第一手资料,以防在辗转流传中以讹传讹。严丝合缝与高度凝练,每篇文章,无不反复推敲,数易其稿,先生倡导在论文中不说多余的话,因此在本书中的论文少不过几百字,多不过两千字。不断修正自己的论述,先生早年的论文在选入本书时,删削近半,足见先生之严谨,同时,愈到晚年,先生愈加谨慎,每写出文章,并不立即发表,而是先放在一边,过些时日再加审视修改,在确乎无疑后方才发表。同为文字学大家的商承祚先生曾言:“不识之字不妄释,不明之义不妄言,不轻言音韵,不为天下先”,与先生治学态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生认为甲骨文研究要以地下发掘的文字资料为主,古典文献资料为辅。考古发掘的古文字资料是第一手资料,没有经过后世学者的删改,保持了原有状态。而古典文献却历经了数千年的辗转流传,在当时的条件下,抄写和印刷中的错误在所难免,加上历代战乱、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文献的保存状况堪忧,并且随着时代的演变,一些文字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先生在此强调“用同一时代或时代相近的地下所发现的文字和文物与典籍相证发”。先生所说的古文字材料包括出土实物上的文字,诸如青铜器、甲骨、卜骨等。先生在研究中旁征博引,大量引用参考古人的著述,诸如《说文解字》、《尔雅》、《楚辞》、《孟子》、《周书》、《山海经》、《汉书》、《太平御览》、《初学记》、《梦溪笔谈》、《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