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观潮》教学设计 (3).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观潮》教学设计 (3).doc

上传人:whetyo 2022/2/24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观潮》教学设计 (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观潮》,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敏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以下读法:
课始:老师范读***;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构造。
教学构造力求表达“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根底、思为核心、‘道'贯其中”,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考虑;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绘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宏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
“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和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根底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根底,对文中的一些描绘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此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宏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打破难点的方法:
(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钱塘江大潮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正确概括段意。
,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用具:
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老师朗读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用音乐伴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