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简述支架式教学理论.doc

格式:doc   大小:10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简述支架式教学理论.doc

上传人:omfadaz599 2016/10/4 文件大小:1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简述支架式教学理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简述支架式教学理论摘要:随着建构主义理论影响的不断深入,以其为理论基础的支架式教学模式越来越被广泛的接受和使用,并逐步深入英语教学课堂。支架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不在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和老师不断的灌输。它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搭建“支架”。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攀登“支架”,最终实现学生自己顺着脚手架攀登到顶峰,获取知识。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在新课改的指导方针下,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建构主义理论符合新课改的大纲要求,因此,在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下主要形成了三种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式教学。其中,支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能力,更满足新课改的需求,愈发成为教师及学者的研究焦点。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心里学家皮亚杰(1955)。在此基础上,布鲁纳、维果茨基等人对其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知识观、学****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的理念把握了学****的过程性特征,因此成为现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鲁子问,2010)。在维果茨基社会建构理论的基础上,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提出了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的概念。建构主义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学生自己建构起新知识框架,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建立“脚手架”,让学生在互动中自主学****二)最近发展区理论(ZPD)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二个水平。一是学生目前所处的水平,即能够依靠自己独立完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学生所具有的潜在水平,即经过学生的不懈努力理论上可以到达的水平。这二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并不是盲目的教,教师应该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在教学中教授学生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但不能超过上文中提到的第二个水平。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情趣,积极思考,发挥他们的学****主动行。这样,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讨论以及教师必要时的帮助,学生会顺利的度过“最近发展区”。并且不断朝着下一个更高的水平努力。因此,恰当的把握最近发展区是成功运用支架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关键。二、支架式教学理论“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是1976年由布鲁纳提出的。布鲁纳是一位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支架”(scaffolding)最初用于建筑,是一个建筑用语,即“脚手架”。在教学中的“支架”是其引申含义,指帮助学生解决学****问题中起到辅助作用的“桥梁”。“支架式教学”也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迪克森(1993)认为,支架式教学并非杂序无章的,而是内部具有给予解释和暗示性的内容、要求和教师的相关的必要帮助的有序系统。罗森赛恩(1992)提出,支架式教学模式是能为学****者提供帮助的任何处于更高水平的人,可以是老师、同伴。斯南文(1994),支架式教学是为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