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原创) 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原创) 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酷酷誉为 2022/2/24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原创) 教学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来自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体的关注,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甚至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有的也相对较为间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 克 ” 、 “ 千克 ” 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 “ 克 ” 、 “ 千克 ” 的接触比较少,二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重量关注和经历轻重的体验比较少,三是 “ 克 ” 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更是很少有对这个重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 1 、在比较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重量的关注; 2 、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 “ 克 ” 与 “ 千克 ” 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估量的方法和意识。
  
  因此,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为: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的联系,知道 1000 克 =1 千克,并知道它们的区别。 2 、 . 在建立重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意识。
  
  反思一:
  
  审视这节课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新教材中把 “ 千克 ” 与 “ 克 ” 这两个重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充分地利用学生对 “ 克 ” 、 “ 千克 ” 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将这两个重量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识和建构,来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对其中的某一个重量单位掌握了,那么另个一个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因此,整个教学环节,从 1 克到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最后到 1000 克,将克与千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克与千克作为一个整体在重量体系中加以构建,这样就可能使概念教学较为丰富与深入。
  
  反思二: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掂一掂 2 分硬币的质量,说说感受,初步感知 1 克是一个很轻的单位,人们是几乎感觉不到的。之后,我让学生找一找桌上约重 1 克的物品,交流估量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估计能力,再揭示学生找到的物品都约重 1 克,为丰富克的感知,让学生感知 10 克要几个硬币, 20 、 50 克呢?并让小组 6 、 8 个同学合起来掂掂, 20 克, 50 克、 100 克有多重?在此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再让学生估量苹果与盐的重量,在估量过程中又注重估量方法的优化。可惜在估量确定出苹果重量之后,忘却了让学生感知 200 克的重量。在教学 1 千克的时候,我请学生猜一千克米和一千克废纸哪个重,哪个轻,由于两者体积相差比较大,学生很好的认识了千克,知道比较物品的轻重要看质量而不是体积。最后我请学生比较了 1 克与 1 千克的不同,他们明显感受到 1 克比 1 千克轻得多,这为他们今后在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练****强化认识克与千克。
  
  反思三:
  
  在教